預約

健康專欄

肝硬化如何自我診斷?

2019/12/21

『小英,聽說張先生吃喜宴喝酒時,忽然吐血,送醫急救後雖然無大礙,但是卻發現有肝硬化!?』『可是,張先生不是年年健檢時,肝臟都沒問題嗎?』的確,這樣令人驚訝的消息往往在醫院的吐血急診病患屢見不鮮,很多病人是在第一次吐血後才知道自己的肝臟有問題,經檢查後才知道已經肝硬化!

 

肝硬化到底是否『有跡可尋』?誰比較容易得到此疾?

在台灣,肝炎是導致肝硬化的主要因素(根據統計,台灣至少有90%的人感染過B肝),另外像酒精、藥物或其他新陳代謝疾病也會加速肝細胞的受損,這些受損的肝細胞,會慢慢被纖維組織所取代,而形成肝硬化。

 

肝硬化初期有那些『蛛絲馬跡』?

如果有如下症狀,則必須看醫師:

1.前胸部皮膚有蜘蛛網狀般的細微血管分佈。

2.手掌心有時會有變紅的現象(俗稱肝掌),舌頭與嘴唇顏色變得較紅。

3.指甲的根底白色化現象更明顯,白色化尖端有向中央突出的變化。

4.腹部皮膚上的血管,尤其是肚臍周圍的血管有擴張的情形。

5.男性的乳房有增大的現象而且陰毛有脫落的情形。

6.全身皮膚變黃,眼睛中白色部分(鞏膜)變黃。

7.出血傾向:常見的為流鼻血、皮下出血,甚至吐血(食道靜脈破裂)。

8.其他症狀:食慾不振、噁心、嘔吐、乏力、不自覺消瘦。

如果有上述的症狀(許多患有肝硬化的病人是沒有症狀的)的病人,建議先到完善的醫療院所做全身檢查,除了一些必要的生化檢查(肝功能、血中白蛋白值、膽紅素質以及凝血時間),必須加上肝臟超音波(或肝臟切片)。經西醫診斷確實為肝硬化後,先尋求是否有適當的西醫方式治療,再選擇中醫治療。

 

傳統醫學如何治療肝硬化呢?

肝硬化乃相當於中醫的『積聚』,治療上必須根據病人的身體狀況與病情的程度的不同,而『辨證論治』擇用補氣養血、柔肝健脾、逐水清熱、利濕行氣或活血消瘀的方劑配合治之,例如:如果病人不是很虛弱,但是腹水很明顯,可以逐水利濕為主,稍顧正氣(約七分攻、三分補),等待腹水退後,再以補劑收功,鞏固既有成果,又可驅邪,相對地,如果病人已經元氣不足者,則攻實不宜過急,以防有邪去正亡疑慮,另外,再根據病人的一些次要臨床症狀而加減藥物,常用的藥物於下:

 

1.逐水利濕:二丑、莞花、甘遂、大戟、木通、桑皮、豬苓、大腹皮、澤瀉。

2.軟堅化結:生鱉甲、生牡蠣、枳實

3.活血袪瘀:桃仁、紅花、三稜、莪朮、茜草、澤蘭

4.活絡止痛:香附、元胡、鬱金、沒藥

5.清熱退黃:茵陳、大黃、梔子、青蒿、黃柏

6.補氣補血:黃耆、黨參、當歸、川芎

7.止血:地榆、藕節、側柏炭、阿膠、仙鶴草、仙茅根。

 

中國人的『肝臟』似乎不太理想,加上,國人有個習慣,認為吃藥(尤其是中藥)可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對於肝病,往往尋求秘方、草藥,其實,『藥即是毒』,所有的藥物都有經過『肝臟』來『代謝』出去,任何藥物如果使用不當,不僅無益於病情,只會加重『肝臟』的負擔;相對地,只要正確使用藥物、飲食起居正常(絕不熬夜、喝酒、大便習慣良好、蛋白質攝取足夠但不過量)、定期追蹤檢查,縱然自己的肝臟有部分『當機』(肝臟硬化區域的細胞是無法發揮代謝功能的),剩下的正常肝細胞仍然是會為您『努力不懈』的。

 

                                                                                        臻品中醫院長 陳勇利 中西醫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