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銘博士受邀參與由農業部指導,中華民國鹿產品運銷合作社、好好聽文創舉辦的活動,現場來了許多熱情的家長朋友,一起關心孩子的成長與健康。
「醫師,我家小孩什麼時候會開始發育?可以吃這些補品嗎?吃了真的會長高嗎?」
這些問題很常見,也反映了爸爸媽媽對補養的期待與迷思。
怎麼判斷孩子是否進入「成長黃金期」?
發育期的飲食、運動、作息該怎麼安排?
轉骨方是什麼?哪些人需要轉骨?
像鹿茸這類補品,哪些孩子適合,哪些體質又需要特別留意?
我在現場也回答了許多爸媽心中真正想問、但平常又不好意思開口的問題——
「國小畢業的孩子,大概要幾公分才算正常?」
女生大約150~155公分、男生145~150公分是常見區間,但更重要的是看生長曲線的變化趨勢,不是單比數字,也不是跟同學比。
「如果發育太快、性早熟了,除了西醫打針以外,中醫有沒有別的辦法?」
有的!中醫會根據體質調理,例如針對肝腎陰虛、脾氣偏旺的孩子進行內服處方與生活調整,幫助延長生長時間,穩定發育節奏。
「鹿茸這類中藥材,適不適合我們家小孩?」
要看體質!體質虛寒、發育偏慢的孩子也許很適合;但如果容易燥熱、失眠、長痘痘,那就要小心補過頭。
阿銘醫師也特別提醒現場的家長朋友:補品不是仙丹,它只是「整體調養」的一部分。
身為三個孩子的爸爸,我自己也正在經歷:
「孩子怎麼還沒抽高?」
「是不是該補一點什麼?」的焦慮 
所以阿銘醫師更希望透過這場健康講座,讓大家能用正確的角度來看待「補養」這件事——
與其急著追高,不如把體質打好底子,讓孩子健康長大、長得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