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

健康專欄

~白露長高,轉骨方該怎麼吃?~

2023/02/25
隨著疫情趨緩,校園總算開放了,但是最近門診遇到許多家長憂心忡忡的問著阿銘博士:「醫生,我家小孩在學校量身高,發現過了一個暑假沒甚麼長高,在班上快要變最矮了!」,或者是「我家妹妹月經已經來了,聽說月經來了以後不就不會再長高了,還有機會吃轉骨嗎?」
傳統中醫認為秋冬是收藏的季節,所以到了白露這個節氣以後是轉骨不錯的時間點,但是市面上琳瑯滿目的轉骨產品,令人目不暇給,不知道怎麼挑選?
那到底哪些人需要轉骨?
怎麼轉骨?
以及轉骨最好的方法甚麼呢?
「腎主骨,為先天之本」、「脾胃主受納、運化,為後天之本」,這是中醫轉骨的原理。
在中醫古代典籍《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記載:「男子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精氣溢瀉」、「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天癸至」,也就是說,女生14歲之後以及男生16歲之後正式進入性成熟,而在這之前針對身體先天不足的部份給予適當的補充,就會有不錯的發展。
阿銘博士臨床的經驗,女生最好在月經前一年就開始轉骨,差不多10歲左右,最慢不要拖過月經來後兩年,這段時間都還有長高的機會;而男生發育開始時間較慢,不過也不要超過11歲才恰當。
一般台灣民間常用轉骨方都是以「補脾胃」、「補腎」藥物為主,例如:黨參、白朮、茯苓、黃耆、牛膝、肉蓯蓉...等。要注意的是,如果只用補的方式來轉骨,很容易造成「骨頭生長板過早癒合」的情況反而會長不高,也因此專業的中醫師在補氣血的基礎上還會加入一些活血行血的藥物,避免生長板過早癒合,這方面一般會使用川芎、丹參、赤芍、雞血藤...等藥物。
不過最重要的是,中醫的轉骨並沒有一定的方式或是秘方,都要由中醫師先針對「性別」、「症狀」做出「體質」的判斷,並且對症下藥才會有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