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

健康專欄

小孩一生病就吃抗生素,恐增加過動症風險。中醫食療+調理,提升免疫力更有效

2025/03/20
《小孩一生病就吃抗生素,恐增加過動症風險。中醫食療+調理,提升免疫力更有效》 臻品中醫 吳啓銘副院長 04-24756986
最近在阿銘醫師的門診,一位媽媽帶著5歲的兒子來求診:「醫師,我家大寶怎麼一直感冒?這半年來幾乎每個月都要看診,醫生又開了抗生素,但還是沒改善!」😱
更讓她頭疼的是,小寶在學校坐不住、容易分心、學習跟不上,老師建議評估是否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這樣的情況在阿銘醫師的診間並不少見,也讓阿銘醫師思考🤔,為什麼容易生病的孩子,更容易出現ADHD的症狀?剛好這幾天有醫師在網路上分享,過度使用抗生素可能與ADHD風險增加有關。😓

📌ADHD是什麼?

ADHD,全名為(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主要表現為:
✅ 注意力不集中(上課分心、做事拖拉)
✅ 過動(無法安靜坐好、手腳不停)
✅ 衝動控制困難(愛插話、不經思考就行動)
這些行為影響學習與人際關係,根據統計,台灣約 7%至10% 的兒童有ADHD,發生率逐年升高,而其中男孩的比例較高。

📌ADHD的可能原因

🔹 遺傳因素:如果父母有ADHD,孩子的風險較高。
🔹 腦部發育異常:ADHD孩子的前額葉發育較慢,影響專注力與行為控制。
🔹 神經傳導物質不足:多巴胺(Dopamine)與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不足,讓孩子難以專心。
🔹 環境因素:如孕期母親吸菸、重金屬暴露、飲食問題等。
🔹 頻繁感染與抗生素使用:許多ADHD兒童在嬰幼兒時期曾反覆生病並頻繁使用抗生素,影響腸道菌叢、免疫與神經發展。
雖然目前研究尚未能證明抗生素直接導致ADHD,但當孩子過度依賴抗生素時,可能影響免疫調節或是腸胃道正常菌叢,進而影響腦部發育與行為模式。

📌中醫如何區分感冒?避免濫用抗生素!

「醫師,孩子發燒咳嗽,是不是該吃抗生素?」🙋🙋‍♀️
這是診間家長最常問的問題,但事實上,大部分小兒感冒都是「病毒」🦠感染,根本不需要抗生素!
❌ 病毒性感染(不需使用抗生素):
— 普通感冒(流鼻水、打噴嚏、輕微咳嗽)
— 流感(高燒、肌肉痠痛、咳嗽劇烈)
— 病毒性喉炎(喉嚨痛、聲音沙啞)
— 腸病毒(發燒、口腔潰瘍、手腳紅疹)
✔️️ 細菌性感染(可能需要抗生素):
— 細菌性肺炎(高燒、持續咳濃痰、呼吸困難)
— 細菌性扁桃腺炎(喉嚨嚴重腫痛、高燒、吞嚥困難)
— 化膿性中耳炎(耳痛、耳朵流膿、高燒)
— 細菌性鼻竇炎(持續黃綠色濃鼻涕超過10天、臉頰或額頭悶痛)
👉 簡單來說,抗生素對病毒沒效,只有當確認是細菌感染時,才需要使用!不過一般爸媽比較難分辨,還是需要由醫師來診察。
📌在中醫來看,感冒主要分為風寒型、風熱型、暑濕型,不同類型的感冒,治療方式不同:
1️⃣ 風寒感冒(初期輕微、怕冷流鼻水)
🧣 症狀:流清鼻涕、打噴嚏、喉嚨癢、四肢無力、怕冷發燒(但不高)。
🌿 適合的食療:薑湯、蔥白水:驅寒發汗
👨‍⚕ 中醫調理:可使用荊防敗毒散來祛風寒、減少感冒發生。
2️⃣ 風熱感冒(喉嚨痛、黃鼻涕、發燒較高)
🔥 症狀:喉嚨紅腫痛、咳黃痰、流黃鼻涕、發燒較高、口乾想喝水。
🌿 適合的食療:薄荷菊花茶:降火退熱
👨‍⚕ 中醫調理:可使用銀翹散、桑菊飲來清熱解毒。
3️⃣ 暑濕感冒(夏季悶熱、頭暈想吐)
🌞 症狀:身體沉重無力、食慾差、發熱但汗多、容易腹瀉。
🌿 適合的食療:綠豆薏仁湯:去暑濕
👨‍⚕ 中醫調理:可使用藿香正氣散來化濕解表。

📌如何提升孩子免疫力?避免反覆感冒!重點在「肺脾調理」,以下幾點能有效增強免疫力:

✅ 食療補氣,增強抵抗力
🔸 黃耆、人參、枸杞 —— 增強免疫力
🔸 白朮、茯苓 —— 健脾助消化,減少痰濕
✅ 規律作息,睡眠充足
🛏 每天至少睡足9-10小時,睡眠足夠,免疫系統才能修復!
✅ 適量運動,提升體溫調節能力
🚴‍♂ 多運動、曬太陽,讓身體更有適應力,不易受寒。
孩子反覆感冒,不僅影響學習,過度依賴抗生素也可能影響免疫與神經發展,更可能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有關!🔥
抗生素是重要的醫療工具,但應該只在細菌感染時適當使用,不應該濫用在病毒性感冒上。可以透過中醫調理體質、增強免疫力,就能有效減少生病的機率,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如果對本文有任何的問題,歡迎到臻品中醫診所諮詢吳啓銘醫學博士喔!

📞 臻品中醫診所 (04)2475-6986

【網路掛號】點我預約
【臻品官方LINE】https://lin.ee/j90q4OS
【臻品中醫官網】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