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

健康專欄

EP204 聰明藥與專注力:臻品中醫吳啓銘博士副院長談中醫調養與家長對策

播客「博士聊療天」文章 小兒科 2025/09/19

小孩上課東張西望、動來動去,就是 ADHD 嗎?臻品中醫副院長 吳啟銘醫師 提醒,專注力不足不等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要先觀察孩子在不同情境的表現,再由專業醫師評估。現代治療除了西醫藥物,中醫強調「心主神明」,透過體質辨證、飲食作息、運動與穴位調養,也能幫助孩子更穩定專注,爸媽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能立刻實行的方法。

 

一、專注力不足不等於 ADHD

小學生專注力本就有限,低年級約 10–15 分鐘、中高年級 15–25 分鐘,上課出現小動作並不一定就是病。建議先釐清:

  • 孩子是否只在課堂分心,還是連最愛的遊戲也坐不住?

  • 是否因假期熬夜、3C 過多而惡化?

 

二、何時需要懷疑 ADHD?

依據 DSM-5 診斷標準:症狀 12 歲前出現,持續 6 個月以上,影響到至少兩個場域(學校與家庭),並造成功能困擾,且不能以睡眠不足、焦慮或壓力來解釋。

  • 注意力不足型:粗心、易分心、常遺失東西。

  • 過動衝動型:坐不住、插話、不耐等待。

  • 混合型:兼具以上兩者。

舉例:若上課分心但能專注拼樂高數小時,可能只是動機不足;若任何情境都無法安坐,且常引發麻煩,建議就醫評估。

 

三、藥物治療的利與弊

常見藥物包括:

  • 中樞刺激劑:如利他能、專思達,起效快。

  • 非刺激劑:如思銳,起效較慢但較平穩。

  • α2 促效劑:對過動或睡眠有幫助。

好處:提升專注與自控力,改善課堂表現與人際互動。
副作用:可能出現食慾下降、入睡困難、頭痛、心悸等。若有心臟病史需事先評估。
重點:藥物並非「聰明藥」,而是幫助孩子發揮原本的能力,需依醫師建議調整。

 

四、中醫觀點與體質調養

中醫認為「心主神明」,兒童臟腑嬌嫩,痰濕、火熱或作息失調皆可能擾動心神。常見體質類型包括:

  • 心脾兩虛:易疲倦健忘,可透過規律作息、溫熱早餐調養。

  • 痰熱擾心:好動衝動、舌苔厚,宜少糖少油炸,早睡早起。

  • 肝鬱化火:情緒易怒、睡眠差,適合疏肝清熱、情緒抒發。

日常建議:

  • 穴位:百會、神門按壓 1–2 分鐘。

  • 茶飲:酸棗仁、百合、蓮子溫飲助眠(使用前建議諮詢醫師)。

 

五、爸媽能立刻實行的四件事

  1. 睡眠:固定作息,睡前 1 小時關閉 3C,必要時可溫水泡腳搭配穴位按摩。

  2. 飲食:以原型食物為主,每餐有蛋白質與好油脂,每週補充 Omega-3。

  3. 運動:每天至少 30 分鐘戶外活動,學習前先快走或單車,有助於開啟「專注窗口」。

  4. 結構化學習:運用番茄鐘法,分段學習並給予正向回饋。

 

六、何時需要就醫?

  • 症狀持續 6 個月以上且跨不同情境

  • 嚴重情緒失控或有攻擊、自傷傾向

  • 學業或人際關係明顯退步

  • 長期失眠或體重顯著下降

  • 有心臟病史

 

七、阿銘醫師叮嚀

不專心不等於 ADHD,藥物可作為工具,但絕非唯一解方。最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生活基礎:睡眠、飲食、運動與學習結構,再搭配中醫體質調理,才能讓孩子的專注力更穩定、更長久。父母的理解與陪伴,才是孩子專注力成長的最大底氣。

 

臻品中醫診所 04-2475-6986 台中市東興路2段341號

博士聊療天廣播訂閱連結:https://reurl.cc/K9zdLg

臻品中醫官網:https://www.fineherb.com.tw/tw

臻品植萃線上商店:https://shop.fineherb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