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保養中,面膜幾乎是人人必備的快速修護法寶。但您知道嗎?敷面膜若方式錯誤,不僅無法達到保養效果,還可能造成過敏、乾燥甚至皮膚炎。本篇由陳勇利博士院長為大家解析面膜的常見疑問,帶您了解如何安全、正確地使用面膜,讓保養事半功倍。
市售片狀面膜因為保存期限通常長達1至2年,添加防腐劑是避免黴菌滋生的必要措施。
好的防腐劑(如維生素E、抗氧化劑)較不易引起過敏,但成本高。
低成本防腐劑若用量過高,長時間敷或敷著睡覺,可能導致肌膚負擔與過敏。
👉 建議:挑選來源清楚、通過檢驗的品牌產品,避免因廉價成分造成皮膚不適。
答案是否定的!長時間敷面膜可能導致:
皮膚乾燥、脫皮
紅腫或濕疹
反而流失更多水分
👉 建議:每次敷10–15分鐘即可,卸下面膜後要記得搭配保濕程序,才能完整鎖水。
適合成分:蘆薈、玻尿酸、甘草酸,能幫助保濕與鎮靜。
避免成分:美白、去角質成分,容易造成二度刺激。
👉 曬黑或曬傷後,應先以溫和保濕修護為主,避免刺激。
淡斑面膜雖然能加強美白,但效果有限,難以完全消除斑點。
建議:2–3天使用一次,搭配防曬才是預防斑點的根本之道。
可以,但要選對種類:
適合:深層清潔、鎮靜舒緩類(如高嶺土、水楊酸、果酸等沖洗式面膜)。
避免:過度滋潤或厚重型面膜,以免阻塞毛孔,加重發炎。
不織布:吸附力佳、不易滴落,市面最常見。
棉布:溫和不易敏感,但精華液易流失。
木漿/蠶絲:服貼度高、質地輕薄。
生物纖維:有「果凍感」,親膚性佳。
泥膏狀:分清潔與保養兩類,能軟化角質、補充養分。
果凍面膜:清涼降溫,功效單一,適合夏季。
乳霜質地:可兼作晚霜,如「睡眠面膜」。
撕剝式面膜:多用於清除粉刺,不宜頻繁使用。
「天然ㄟ尚好」不一定正確。DIY 面膜存在風險:
水果糖分過高 → 增加肌膚負擔
過酸食材(如檸檬)→ 增加皮膚敏感度,甚至造成傷害
保存不當 → 黴菌滋生,反而更危險
👉 建議:選擇經檢驗合格的市售面膜,比DIY更安全。
依膚質選擇:油性肌膚挑清爽型;乾性肌膚挑滋潤型。
控制時間:10–15分鐘為佳,避免過夜。
敷後鎖水:卸下面膜後要再擦上保濕產品。
配合環境:洗澡後敷面膜,血液循環較佳,效果更好。
內外兼顧:喝水補水,才能真正滋養肌膚。
✅ 陳勇利博士院長提醒:
保養的核心不僅是外敷,更是從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習慣。選對面膜、正確使用,才能讓肌膚保持健康與光澤。
臻品中醫診所 04-2475-6986 台中市東興路2段341號
博士聊療天廣播訂閱連結:https://reurl.cc/RyMk06
臻品中醫官網:https://www.fineherb.com.tw/tw
臻品植萃線上商店:https://shop.fineherb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