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怕黑、怕蟑螂、怕搭飛機,這些恐懼在正常範圍內是「防衛機制」。但若害怕的程度過度、甚至一想到就心悸冒汗,甚至昏厥,那就可能是 「畏懼症」。
中醫認為,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若失衡,會影響臟腑功能;而恐懼、驚慌與腎、肝氣機相關,過度緊張就可能誘發身體不適。
心理因素:壓力過大、失去親人、生活不安定,都可能引發恐慌。
生理因素:家族遺傳、神經功能失調,有研究顯示女性罹患率比男性高出兩倍。
接納情緒
當恐慌來襲、出現心悸、手心冒汗時,告訴自己「這只是生理反應,很快會過去」。
不要抗拒,而是以接納的態度面對。
正向思考與放鬆法
想像自己身處舒適場景,並搭配深呼吸或肌肉放鬆訓練。
專注在「放鬆」的感覺,能幫助降低焦慮。
腹式呼吸練習
充分呼氣:先吐盡肺底的氣。
鼻吸口吐:從鼻子慢吸,嘴巴慢慢吐。
雙手感受腹部:吸氣時腹部隆起,吐氣時完全收縮。
每天早晚5分鐘,有助於肝氣疏通,安定心神。
中醫強調「心腎相交」,若恐懼過度,可透過呼吸吐納、穴位按摩、日常作息調整 來改善。
穴位建議:
太衝穴:幫助疏泄肝氣。
風池穴:緩解頭暈頭痛。
平時避免熬夜、飲食宜清淡,保持運動,減少情緒累積。
畏懼並不是「膽小」的代名詞,而是情緒與身體互動下的結果。若恐懼已經影響到生活,建議尋求專業醫師評估與調理。
臻品中醫診所 04-2475-6986 台中市東興路2段341號
博士聊療天廣播訂閱連結:https://reurl.cc/Wv6gGx
臻品中醫官網:https://www.fineherb.com.tw/tw
臻品植萃線上商店:https://shop.fineherb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