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重點
1.高血壓的風險因素
2.穩定血壓的穴道
3.平日飲食需注意
在我們開始深入討論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高血壓,依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18歲以上國人的高血壓盛行率達26.8%,推估約有529萬人罹患高血壓,且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高血壓是一種很常見的慢性疾病。能向我們簡單介紹高血壓的定義和影響嗎?
高血壓是指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的狀態,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增加。 它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但長期高血壓可能導致動脈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心臟衰竭、腦中風、腎功能不全和視力問題等嚴重併症。
高血壓的定義是收縮壓(即心臟收縮時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大於或等於140毫米汞柱(mmHg),舒張壓(即心臟舒張時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大於或等於90 mmHg。如果測量發現超過120/80mmHg參考值,建議定時量測並記錄,就醫時,提供給醫師參考,依專業建議進行血壓自我管理。
高血壓很常沒有症狀,有人和高血壓相伴多年都毫無所知。即使血壓異常升高,也因為身體沒有不適而無感,因此延誤治療。甚至有人第一次發生症狀,就是中風。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通常發現什麼樣的症狀可能就要注意身體了?
高血壓的症狀不明顯,即使血壓異常升高,患者也可能不會有任何不適,通常都是透過體檢或是就醫時測量,才發現自己有高血壓。有些對血壓敏感的少數患者可能出現頭痛、頭暈、耳鳴、心悸、肩膀痠痛、流鼻血、噁心、嘔吐以及昏迷等症狀,但是很多疾病也都會出現這些症狀,很難區分,所以如果懷疑自身有高血壓問題,就可以去就診。
那哪些人是高血壓的高風險族群,需要特別注意身體呢?
除了年齡增加導致血管彈性降低,引起血壓上升之外,高血壓的風險因素包括遺傳、肥胖、高鹽飲食、缺乏運動、吸煙、飲酒過量、壓力和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膽固醇和腎臟疾病)等。高血壓的好發族群以往以65歲以上老年人居多,但近年來年輕族群因為外食機率高吃重鹹、不運動造成肥胖(體重每增加1公斤血壓值上升1mmHg),使得高血壓有年輕化趨勢。
各位朋友可以評估看看,如果下列情況你符合的項目很多,那就越容易得到高血壓。
1.你的家族中有55歲以下男性,或是65歲以下女性患有心血管疾病嗎?
2.你有抽菸的習慣嗎?
3.你的膽固醇是否過高呢?(超過200mg/dl)
4.你有飲酒的習慣嗎?
5.你經常食用高鹽高鈉的食品嗎?
6.你的體重是否過重?(BMI超過27)
7.你是屬於久坐型生活型態嗎?
8.你每週運動次數少於3次嗎?
這是非常好的評估方式,各位朋友也可以趁此審視自己有沒有高血壓的風險,可以從遺傳、飲食、運動和生活習慣來評估。很多病人明知自己有高血壓而逃避治療,理由是「要吃一輩子的藥,從此變成藥罐子」,所以能拖就拖,遲遲不肯就醫,陳醫師可不可以分享一些如何治療高血壓的案例,讓那些不願意就醫的朋友知道,其實並不需要過分擔心?
雖然需要長期回診就醫確實辛苦,但是可以減少得心臟病、中風的風險,還是建議能看醫生就看醫生。我想分享一位來我這裡治療三年多的病患,他是一位37歲男性,體重102公斤,三年前因為高血壓,心悸,高血脂,痛風,肝功能異常來診所求診,經過藥物的治療以及改變飲食習慣,減輕體重,現在所有異常的數值都已經正常,體重也降到68公斤,這三年來慢慢幫他把藥的劑量降低,到現在已經停掉所有的藥, 但仍然保持每三個月一次的固定追踪,以確保一切都在正常範圍內。
還有一位病患,是51歲的女性,三個月前,因為頭痛來診所求診,幫量一下血壓發現血壓很高,收縮壓206舒張壓120,經過這三個月的吃藥控制,血壓已經恢復正常,而且藥量也從兩顆減為一顆。
所以,不要因為想到要一直吃藥就不來看醫生,看醫生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壓,最後還是有可能減藥,甚至停藥。
改善生活方式和定期追蹤真的很重要。很多病患會自己調整高血壓藥物,覺得血壓正常就不用吃了?
有時候確實會遇到這樣的病患,把每日服用一次,改成兩天一次。等隔天或接連幾天量血壓正常或稍高,沒有什麼不舒服,就會乾脆把藥停了。但是停藥後幾天血壓還是正常的狀態,是因為藥物維持血壓的效力還在,等到藥物濃度完全消失,血壓會再度上升,回到沒控制的高血壓狀況,將來發生合併症的機會同樣高。而且有些藥如果突然停用,可能會使血壓反彈、心跳加快更危險。
像有一位病患,是一位70歲的男性,因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在診所拿藥控制已經大約10年了,在剛開始吃藥的前幾年,病患並不是很規律的吃藥,常常開一個月的藥吃一個半月才吃完,大約四年前病患甚至停藥了五個月,結果發生了腦中風,還好手腳偏癱的狀況恢復的很好,現在已經可以自由行走 有了這一次腦中風的經歷之後 ,現在都很規律的來看診拿藥,照時間吃藥,不敢隨便停藥,目前血壓、血糖、血脂都控制的很好。
有些病患跟家人都有高血壓,就會「呷好逗相報」,先生的藥分給太太吃。請問這是可以的嗎?
高血壓的治療是需要量身訂做的。診治高血壓,需考量病人的年齡、性別、有沒有抽菸、糖尿病、心臟病、腎臟病等問題;且要評估高血壓是否已經造成病人心、腎、腦、血管等重要器官傷害;再決定該用哪種作用機制藥物,最終目標是希望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腎臟病的發生率,成為個人專屬的血壓治療。
各位朋友注意呦,千萬不要覺得血壓好像正常了就自己調整藥物或擅自停藥了,也不要因為方便就分享藥物給家人朋友吃,一切都要遵從醫囑才會最有效。同時也建議可以同時求診中醫,中西醫聯合診治,事半功倍可以加快療程。中醫對治療高血壓的想法和做法,與西醫不大相同。西醫主要以藥物降低、控制「血壓升高」的症狀,而中醫則是把診治焦點放在「造成血壓升高的原因」上,例如作息不正常、長期睡眠不良或代謝不良等等,然後針對不同原因,給予治療方法。但要注意西藥和中藥的交互作用,建議民眾服中藥和西藥的時候要相隔2小時,另外在門診時,也最好主動告知醫師正在服用的中西藥物,讓醫師針對不同藥理作用調整藥物劑量喔。
按壓穴道也能穩定血壓嗎?分享幾個穴道,平時多按可以降血壓喔!
■頭部:
可用雙手指腹全頭按摩,然後加強按壓百會穴(兩耳往上交會至頭頂處)、太陽穴(眉尾和眼角之間的凹陷處)、風池穴(在後頸部兩側,髮際與脊椎外側筋處),促進頭部血循,緩解頭脹、頭痛。
■腳或下半身:
可按揉太衝穴(位於腳背,腳拇趾和食趾間分叉點,往腳踝方向約3指幅寬處)、陽陵泉穴(小腿外側,腓骨前下方凹陷處)、湧泉穴(在足底,腳掌底前半凹陷處,從第2、3腳趾趾縫延伸到足跟連線約三分之一處),引氣往下走,有助眠、疏肝理氣、調節血壓的效果。
剛剛簡單的介紹了中醫避免高血壓的方法,按穴道。怎麼建議聽眾朋友預防和避免高血壓呢?
定期量血壓是高血壓的基本防治,健康成年人每年至少要量一次血壓。若有高血壓家族史,又屬肥胖體型者,更要定期量測。當收縮壓高於140mmHg、舒張壓高於90mmHg,就代表有高血壓的風險,需要就醫檢查,並做好血壓管理。
至於怎麼避免高血壓,均衡飲食,維持健康體重,規律運動,戒菸,減少飲酒,維持正常睡眠這些都很重要。
那飲食方面建議怎麼調整比較好呢?
1.少調味品:盡量使用原味烹調,符合少糖、少鹽、少味素、少胡椒,善加利用少許原味、酸味及辛香料的自然調味料,如新鮮檸檬汁、鳳梨、番茄、柳橙汁等;或是辛香料如肉桂、花椒、月桂葉等。
2.少加工食品:少吃火腿、燻雞、香腸、泡菜、罐頭。
3.低油脂:控制油脂攝取量,少用動物油,如豬油、牛油;適量使用植物油,如芥籽油、橄欖油。
4.多蔬果:多攝取各式水果與蔬菜。
5.多高纖:多攝取高纖食物,如糙米、大麥、燕麥、堅果。
提到規律運動,有運動習慣真的很重要,一動治百病,如果沒時間運動,也可以試著將運動生活化:
1.從日常生活中找出時間來活動,例如:步行買午、晚餐、水果、日用品;步行去用餐;遛狗。
2.外出或上下班(學)不妨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讓自己提早出門提前一站下車,步行至目的地。
3.可以走樓梯就不要坐電梯,如果一下子沒辦法走這麼多樓梯,步行走上幾層樓後再搭乘電梯,慢慢增加自己的運動量。
4.多和家人到戶外活動,或騎腳踏車、打球等。
5.假日可以自己動手整理家裡、擦擦地板,也可以增加運動量。
6.在家裡、辦公室附近找方便的資源運動,包括公園、職場辦的課程活動。
7.減少看電視、打電玩等靜態生活的時間。
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對於預防高血壓有顯著效益,並可維持健康體重,提高腦內啡的釋放,降低情緒壓力。
高血壓是常見又沒感覺的慢性病,一不注意可能就會引發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建議聽眾朋友要養成健康習慣,從平時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調整。
博士聊療天廣播訂閱連結:https://reurl.cc/l7mr59
博士聊療天YouTube訂閱連結:https://reurl.cc/QeZGr9
臻品中醫官網:https://www.fineherb.com.tw/tw
臻品植萃線上商店:https://shop.fineherb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