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

健康專欄

EP129 換季濕氣重,小心過敏反覆!中醫教你如何有效祛濕養生 - 臻品中醫陳勇利博士院長

播客「博士聊療天」文章 內科 2024/04/04

為什麼換季時容易過敏?

春夏之交氣候潮濕,環境中的濕氣加重,容易讓身體免疫系統失衡。中醫認為「濕氣困脾」,會導致:

  • 過敏與上呼吸道感染

  • 脾胃消化功能差

  • 身體疲倦、頭暈、水腫

 

什麼是「濕氣」?

在中醫理論中,濕氣分為:

  • 外濕:來自環境,如潮濕天氣、淋雨、穿濕衣服

  • 內濕:由飲食、代謝不佳造成

當脾臟無法正常運化水液時,濕氣滯留於體內,就會出現各種不適症狀。

 

濕氣重的常見症狀

  • 頭重、頭痛,精神倦怠

  • 咽喉有痰、反覆咳嗽

  • 腸胃悶脹、排便不成形

  • 皮膚搔癢、濕疹或汗皰疹

  • 四肢浮腫、關節痠痛

  • 舌頭腫大有齒痕,舌苔厚膩

  • 女性分泌物增多

 

如何排除體內濕氣?

1. 運動與流汗

  • 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30分鐘以上

  • 年輕人可選跑步、球類;長輩適合散步、太極

  • 運動後出汗有助排濕,也可搭配蒸氣室、烤箱

2. 日常飲食原則

  • 避免:甜點、油炸、啤酒、生冷冰品

  • 補充:淡鹽水、乳製品、魚類、蔬菜

3. 環境改善

  • 使用除濕機,並搭配循環扇

  • 除濕機距離牆壁50公分以上,避免過熱

  • 淋雨或洗頭後要及時吹乾,減少外濕入侵

 

推薦的祛濕食物

  • 綠豆: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 薏仁:健脾去濕、美白養顏(虛寒體質慎用)

  • 紅豆:促進循環、利尿排便

  • 玉米鬚茶:改善水腫、利膽降三高

  • 四神湯(蓮子、芡實、茯苓、山藥):健脾益氣、改善濕疹

  • 生薑:驅寒排濕,加在湯品或泡茶都適合

  • 冬瓜:清熱利水,適合濕熱體質

 

除濕茶可以天天喝嗎?

市售除濕茶屬於食品,成分多為紅豆、薏仁、茯苓、蓮子等。

  • 需持續飲用2週以上才見效果

  • 不建議睡前飲用,以免夜間頻尿

  • 想針對體質調理,仍建議諮詢中醫師

 

祛濕之外,更要補氣

中醫提醒:「祛濕不忘補氣」,否則易陷入氣虛、水腫更嚴重。

  • 建議每天攝取白米飯 1~1.5碗,有助提升能量、幫助脾胃運化濕氣

  • 避免長期以小麥、麵食為主食

 

 

結語

換季濕氣重,不僅容易引發過敏,更會讓腸胃、皮膚、關節都受到影響。
透過「運動排汗 + 祛濕飲食 + 環境改善」,再搭配中醫辨證調理,才能真正改善濕氣體質,讓身體回到輕盈舒暢的狀態。

👉 陳勇利博士院長提醒若你長期出現疲倦、水腫、腸胃不適,建議尋求專業中醫師診斷,對症下藥,避免濕氣持續困擾。

 

 

 

 

臻品中醫診所 04-2475-6986 台中市東興路2段341號

博士聊療天廣播訂閱連結:https://reurl.cc/9vorZX

博士聊療天YouTube:https://reurl.cc/MO1RK3

臻品中醫官網:https://www.fineherb.com.tw/tw

臻品植萃線上商店:https://shop.fineherb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