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

健康專欄

EP171《多囊性卵巢引起月經異常:小倫醫師4妙招》

2025/01/17

近期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可能與中年後認知能力下降相關。研究團隊對907名18至30歲女性進行30年追蹤,確認66人患有PCOS。測試結果顯示,PCOS患者在記憶力、語言能力、注意力和處理速度的表現均低於非患者,其中注意力測試得分平均低11%。腦部掃描進一步發現,25名PCOS患者的大腦白質狀況較差,而白質負責協調大腦不同區域間的溝通。

研究表示,PCOS與糖尿病、肥胖等心血管疾病相關,但其對大腦的影響尚不明確。儘管研究顯示PCOS與認知能力下降之間有關聯,但尚無法證明因果關係。該關聯可能與遺傳、胰島素阻抗、糖耐受不佳及慢性發炎等代謝異常有關,顯示代謝問題對血管、心臟及大腦等多器官均有影響。PCOS的潛在認知缺陷可能影響生活品質、職涯及財務穩定,需進一步研究探討。

近年來發現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 是許多女性面臨的隱形挑戰,其中內分泌失調是核心問題,常引發月經週期不規律、感覺月經快來卻遲遲不來,甚至停經。而體重增加與肥胖也與PCOS密切相關,進一步加重內分泌失調。一些女性會服用催經藥調整,但長期依賴後,仍面臨月經沒來的困擾。在本集中,小倫醫師將分享4個妙招,幫助你建立規律的月經週期,重拾健康與活力!

 

PCOS導致的月經異常及其機制

多囊性卵巢綜合症(PCOS)是一種常見於25至40歲女性的內分泌失調疾病,其特徵為卵巢內多顆小囊狀結構(未成熟卵泡)。這種病症與體內女性激素不足、雄性激素過高、泌乳激素偏高及胰島素阻抗與調控血糖能力不佳等多種原因,進而引起排卵障礙。

由於患者的卵巢無法順利排卵導致以下情況:

 

  • 月經週期不規律:部分患者的月經週期延長至40-60天以上,甚至幾個月才來一次。患者常常感覺經血要來不來:有經前症狀(如乳房脹痛、下腹脹或痛),但由於沒有排卵子宮內膜過薄,月經也就遲遲不來。
  • 月經量異常:可能表現為經血量過多、過少或一來就滴滴答答不止。
  • 若屬雄性激素偏高者:常合併易有青春痘、皮膚粗糙、掉髮、體毛增多等症狀,如長手毛、腳毛、胸毛、肚毛、鬍鬚等或體重過重
  • 胰島素阻抗(也就是調控血糖能力不佳):BMI表現可能超重或是正常,主要還是得抽血檢測飯前.飯後血糖或醣化血色素等比較

 

由於長期不規律的月經和排卵障礙會影響生育期女性的生育能力,也使懷孕後的流產機率增加,也可能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此症候群又與代謝疾病(如胰島素阻抗和糖尿病)密切相關,所以要好好注意。

西醫的治療方式

 

  • 激素療法:
  • 通常使用避孕藥調整週期。
  • 黃體素補充可誘發月經。
  • 排卵藥:加強刺激排卵出現月經週期
  • 降血糖藥物:改善胰島素拮抗,進而調節激素平衡。
  • 手術治療:對藥物無效者=>目前已不大使用

 

許多囊卵巢患者會發現初起配合西醫能快速緩解,但長期多次服用或是服用後生理期仍未出現,或是有備孕者或不想長期服用避孕藥者,都可考慮中醫進行整體調理。備孕者建議要在嘗試懷孕半年前開始體質調理!

中醫

中醫認為心肝脾腎四臟功能失調,造成痰濕瘀血阻滯胞脈所致,治療上會分型用藥:

1.心肝火旺型:常見工作壓力大、煩躁。選用疏肝理氣的藥物,如香附合歡皮佛手柑。

2.脾虛痰濕型:伴隨肥胖、不愛動、易怕熱出汗。可選陳皮白朮等,健脾化痰。

3.腎虛型:頭暈體倦、四肢冰冷、畏寒、月經久不至。 選用巴戟天枸杞等

臨床上多囊性卵巢症鮮少單一症型,大多是多症型夾見,治療上分主次症型治療之,且多兼有腎虛血瘀阻滯胞脈會再搭配續斷、淮牛膝等調整

針灸療法:

常選穴位有子宮、三陰交、太溪、關元、太衝,調節經絡氣血運行,促進卵巢功能。

除藥物外飲食調理也是改善PCOS的重要環節,建議選擇低(GI)飲食和抗炎食材。

1. 低GI飲食:
選擇全穀物如糙米、小米等,不建議食用糯米,另外注意黑米可能與紫糯米混雜。避免精製糖與高油脂食物,如糕點、油炸食品及辣椒油。頻繁攝取碳水化合物易誘發體內發炎,加劇胰島素阻抗及雄性激素過多症。蜂蜜、黑糖、楓糖等天然糖雖健康,也需控制攝入量。

2. 高纖與健康脂肪:
增加高纖食物如綠葉蔬菜、燕麥,穩定血糖;攝取健康脂肪如特級初榨橄欖油、魚油或亞麻仁油,Omega-3中的DHA對體內激素調節很重要,能降低發炎。

3. 抗氧化與維生素:
食用綠色蔬菜、藍莓、綠茶等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另外補充維生素D以支持賀爾蒙製造和骨骼健康。

4. 減少乳製品:
部分女性對乳製品敏感,應適量減少攝取或選擇低脂以避免內分泌失調。

5.適度運動

每週150分鐘(20-30分鐘/天)的運動可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以及改善骨盆腔血循激化卵巢機能復甦。

1. 有氧運動:
快走、跳繩、慢跑等中等強度運動,微微出汗即可。

2. 核心肌群鍛鍊:
每週1-2次核心肌群訓練,可參考“運動七分鐘”影片,提升基礎代謝。

3. 瑜伽與太極:
瑜伽、八段錦等舒緩運動可平衡身心,可觀看YT影片或參加課程學習。

綜合中西醫與生活調理,小倫醫師提出以下4妙招,助你改善月經異常:

 

  • 每日暖宮茶:
  • 佛手柑4片、枸杞3顆、生薑1片,約500cc水煮代茶飲。
  • 促進血液循環溫補子宮。(胰島素抗性者可不加枸杞)
  • 沒有備孕者,有經前感覺如乳房脹下腹悶可以將佛手柑改成玫瑰花
  • 小倫醫師提醒: 有經前感覺如乳房脹下腹悶這些經前症候可能還伴隨經前高溫期,會自覺煩躁體熱想吃冰喝涼,大量吃冰喝涼可能又遏止了經血來潮,此時期請堅持常溫飲食  
  • 穴位按摩:
  • 每日按壓三陰交穴與太衝穴5分鐘,幫助調經通絡。
  • 低GI餐單搭配運動:
  • 低GI餐單:目前坊間的健康餐盒,另外BMI偏高者不建議以斷食法來減重,營養不均衡會讓多囊卵巢問題惡化,月經來潮請增加一些紅肉類以防經期貧血頭暈倦怠
  • 搭配每週3-4次原地慢跑10分鐘開合跳10 分鐘或1周1-2次瑜伽或核心肌群運動。
  • 規律作息與減壓:
  • 每天保持7-8小時睡眠,避免熬夜

 

 

 

博士聊療天廣播訂閱連結:https://reurl.cc/96QbpO

臻品中醫官網:https://www.fineherb.com.tw/tw

臻品植萃線上商店:https://shop.fineherb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