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大家好,歡迎來到《博士聊療天》,我是你們的好朋友——臻品中醫的阿銘醫師!今天我們要來聊一個讓很多人頭痛的話題,那就是——減肥為什麼總是失敗?
你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經驗?某天早上信心滿滿地站上體重計,卻發現數字一動也不動,甚至還往上跑了一點! 明明昨天晚餐只吃了一個沙拉,還跑去健身房跑了半小時,為什麼還是瘦不下來?
到底是我們意志力不夠,還是方法錯了?其實,很多人忽略了一個關鍵——減肥不只是少吃多動,還跟你的身體代謝、體質有很大關係。
今天,我就要從中醫的角度,帶大家了解為什麼減肥會失敗,並且教你如何順應身體的特性,找到適合自己的減重方法
1. 常見的減肥迷思:你是不是也踩過這些雷?
在開始講解中醫觀點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大家最常遇到的減肥迷思。這些迷思不僅會讓你走上錯誤的減肥道路,還可能讓你越減越胖,甚至傷害健康!
迷思一:少吃多動就能瘦?
這句話幾乎成了減肥界的標準公式:「攝取的熱量 < 消耗的熱量 = 減肥成功」。只要少吃一點,再多運動,就能輕鬆瘦下來,聽起來是不是很簡單?
但是,為什麼現實中很多人明明控制飲食、努力運動,體重卻還是不動如山?其實,這個公式忽略了人體的自我調節機制。當你開始減少熱量攝取時,身體會自動啟動一種「節能模式」,降低基礎代謝率來保護自己不被"餓死"。這在現代社會反而成了減肥的絆腳石。
舉個例子:
假設你平常每天吃 2000 大卡,開始減肥後減到每天只吃 1200 大卡,剛開始體重的確會下降。但過了幾週後,身體適應了新的攝取量,基礎代謝率也會隨之下降,減肥進度就會停滯,進入大家常說的「減肥停滯期」。這時候,很多人會選擇再減少熱量,甚至只吃 800 大卡,結果身體代謝再度下降,形成惡性循環。當你受不了恢復正常飲食時,身體反而基礎代謝率下降的關係,快速囤積脂肪,這就是復胖很快的原因。
小結:
減肥不是數學題,身體會自我調節,單靠少吃多動,往往無法長期維持減重效果。
迷思二:節食越嚴格,瘦得越快?
很多人減肥的第一步就是節食,尤其是看到體重計上的數字快速下降,會讓人誤以為這是最有效的方法。但事實上,過度節食不僅無法讓你長期維持體重,還會傷害身體,甚至影響心理健康。
節食的危險包括:
損害脾胃功能,降低代謝。
在中醫來看,脾胃是氣血生化的根源。過度節食會導致脾胃虛弱,食物無法正常轉化為氣血,反而堆積成痰濕,讓你更難瘦下來。
肌肉流失,脂肪反而增加。
節食減去的體重大多是水分和肌肉,而不是脂肪。肌肉流失會讓你的基礎代謝率下降,減少身體消耗熱量的能力,一旦恢復飲食,脂肪就會快速囤積。
心理壓力增加,容易暴食。
長期節食會讓你產生對食物的渴望,進而引發暴食行為。很多人會在減肥期間壓抑自己,但一旦失控,就容易一次吃下大量高熱量食物,導致復胖。
小結:
節食不是解決之道,反而會讓身體進入惡性循環,減肥效果短暫且不穩定。
迷思三:不吃澱粉就能瘦?
近年來,低碳飲食、生酮飲食等風潮盛行,很多人認為不吃澱粉、戒糖就能輕鬆瘦身。雖然短期內這種方法確實有效,但長期下來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中醫怎麼看?
中醫認為「五穀為養」,適量的澱粉(五穀雜糧)有助於氣血生成。長期不吃澱粉會損傷脾胃,導致氣血不足,身體變得虛弱,代謝能力下降。
不吃澱粉的風險包括:
脾胃虛弱,消化不良。
長期缺乏澱粉會讓脾胃功能下降,出現胃脹、腹瀉、便秘等症狀,影響消化系統。
能量不足,容易疲倦。
澱粉是身體的主要能量來源,完全不吃澱粉會讓你感到疲倦、頭暈,影響日常生活,甚至無法維持正常的運動量。
影響荷爾蒙平衡,導致代謝混亂。
澱粉攝取不足會影響甲狀腺功能,降低新陳代謝,反而讓你更難減肥。
小結:
適量的澱粉對身體健康和代謝至關重要,完全戒掉反而會讓減肥變得更困難。
2. 中醫觀點:減肥失敗的核心問題——氣血失調、脾胃失衡
了解了這些迷思後,我們來看看中醫是如何解釋減肥失敗的原因。中醫認為,肥胖的根本原因並不只是因為吃太多或動得少,而是身體的氣血失調、脾胃功能失衡。
脾胃虛弱,痰濕內生
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負責將食物轉化為氣血,供應全身的能量。如果脾胃虛弱,食物無法被充分消化吸收,多餘的養分就會轉化為痰濕,堆積在體內,形成脂肪。
脾虛型肥胖的特徵包括:
容易感到疲倦、四肢沉重。
常常水腫,尤其是下半身。
舌苔白膩,容易腹脹或消化不良。
這類型的人,即使吃得不多,體重還是很難下降。因為問題的根本在於脾胃虛弱,無法有效代謝食物。
解決方法?
不是再少吃,而是要健脾祛濕,調理脾胃功能,讓身體恢復正常代謝。
氣血不暢,代謝遲緩
氣血就像身體內的河流,負責輸送養分和能量。如果氣血運行不暢,身體的代謝就會變慢,熱量容易囤積,形成肥胖。
肝鬱型肥胖的特徵包括:
情緒波動大,壓力大時容易暴飲暴食。
腹部肥胖明顯,常感胸悶或腹脹。
容易失眠、焦慮,或出現頭痛、胸悶。
這類型的人,即使控制飲食,壓力一來還是容易復胖。因為肝氣鬱結會影響氣機運行,導致代謝緩慢。
解決方法?
調整情緒,疏肝解鬱,讓氣血流通,身體自然就能恢復正常代謝。
小結:
聽到這裡,大家應該發現,減肥失敗的原因不僅僅是吃太多或動太少,背後有許多身體機制和生活習慣在影響著我們。脾胃虛弱、氣血失調、荷爾蒙失衡、壓力過大,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問題,其實都可能成為你減肥路上的絆腳石。
但別擔心,找到問題的根源,就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接下來,我會帶大家進一步了解中醫如何調理身體代謝,並分享一些實用的減重方法,讓你找到屬於自己的輕鬆減重之路!
在剛剛的部分,我們聊到減肥失敗的原因,提到了脾胃虛弱、氣血失調、荷爾蒙影響等關鍵因素。那麼,到底該怎麼辦?
很多人一聽到要減肥,第一反應就是節食、跑步,但卻忽略了身體的本質。如果不從根本上調理身體,任何減肥方法都只是治標不治本。中醫強調「調理」而不是「壓抑」,我們不會強迫身體去瘦,而是幫助身體恢復平衡,讓它自然而然地進入健康的狀態。今天我就帶大家來了解,中醫如何看待身體代謝,以及如何根據自己的體質找到最適合的減肥方法!
1. 中醫如何看待「代謝」?
在現代醫學裡,代謝通常指的是身體將食物轉化為能量的過程,包括基礎代謝率、消化吸收、熱量消耗等等。但在中醫的角度,代謝不只是燃燒熱量這麼簡單,它跟「氣機」和「脾胃功能」息息相關。
氣機運行:人體能量的流動
中醫常說「氣行則血行,氣滯則百病生」,意思是說氣的流動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氣機順暢,身體的新陳代謝才能正常運作;反之,氣滯血瘀,能量無法有效流動,就會導致代謝遲緩、脂肪堆積。
氣機失調會導致什麼?
氣滯血瘀,脂肪堆積。
氣滯血瘀的人,身體的能量無法有效流動,導致脂肪和毒素容易堆積在體內,形成肥胖。這類人常常伴隨情緒壓力,比如肝鬱氣滯型的人,容易因壓力暴食。
氣虛代謝差,消耗減少。
氣虛型的人則是身體能量不足,即使吃得不多,身體的燃燒能力也很差,導致熱量無法被有效消耗,最終形成肥胖。這類人常常覺得疲倦、乏力,甚至容易感冒。
脾胃功能:身體的消化工廠
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我們每天吃進去的食物,需要靠脾胃的運化功能來轉化成氣血,供應身體的能量。如果脾胃功能失調,食物無法被有效消化吸收,就會轉化為痰濕,堆積在體內,形成脂肪。
脾胃失調會導致什麼?
脾虛濕重,痰濕內生。
脾虛的人消化功能差,容易出現水腫、腹脹、消化不良的問題。這類型的人即使吃得不多,還是容易發胖,特別是下半身肥胖明顯。
脾胃不和,消化不良。
如果脾胃不和,食物無法被充分轉化,導致身體養分不足,但多餘的廢物又無法排出,最終形成肥胖。這類人可能會出現便秘、腹瀉交替的情況,消化系統非常敏感。
2. 常見的肥胖體質及其代謝特徵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減肥的方法自然也不一樣。中醫強調辨證論治,根據不同體質選擇適合的調理方法,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減重的效果。接下來,我會介紹幾種常見的肥胖體質,讓大家對號入座,找到屬於自己的減肥策略。
(1) 脾虛濕重型
特徵:
容易水腫,尤其是下半身浮腫明顯。
飯後容易感到腹脹、消化不良。
四肢沉重,常常覺得疲倦乏力。
舌苔白膩,大便偏軟,容易腹瀉。
代謝特徵:
脾虛導致水濕滯留,身體無法有效代謝水分和廢物,多餘的水分和脂肪堆積在體內,形成肥胖。這類人通常新陳代謝較慢,減肥效果不明顯。
調理方法:
健脾祛濕是關鍵。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的食材,如山藥、紅棗、茯苓。
避免生冷食物,特別是冰品,會加重脾胃的負擔。
推薦飲品:薏仁茯苓茶,有助於排除體內濕氣,促進代謝。
(2) 肝鬱氣滯型
特徵:
容易因情緒波動暴飲暴食,壓力大時特別想吃甜食。
腹部肥胖明顯,腰圍增加,但四肢可能還算纖細。
常感到胸悶、腹脹,伴隨焦慮或失眠。
容易頭痛或偏頭痛,經期不順。
代謝特徵:
肝氣鬱結會影響氣機運行,導致代謝緩慢。壓力大時,身體會分泌皮質醇,促進脂肪囤積,特別是在腹部,形成「壓力型肥胖」。
調理方法:
疏肝解鬱是核心。可以多吃一些舒肝理氣的食材,如玫瑰花、陳皮、茉莉花。
建議多做一些舒緩壓力的運動,如瑜珈、太極,有助於釋放壓力,調整情緒。
推薦飲品:玫瑰花茶,每天一杯,有助於放鬆心情,調節肝氣。
(3) 痰濕型
特徵:
身體沉重,容易出汗但不易排汗。
常感到頭暈、胸悶、口黏,舌苔厚膩。
體型偏胖,皮膚油膩,容易長痘痘。
大便黏滯,排便不暢。
代謝特徵:
痰濕阻滯會影響氣血運行,導致代謝功能低下。這類人通常伴隨內分泌失調,減肥過程中容易出現停滯期。
調理方法:
行氣化痰,促進代謝。可以多吃一些有助於化痰的食材,如陳皮、山楂、薑。
避免油膩、甜食和乳製品,這些食物會加重痰濕。
推薦飲品:陳皮山楂茶,有助於消食化痰,提升代謝。
(4) 血瘀型
特徵:
皮膚暗沉,容易出現瘀青或皮膚斑點。
四肢冰冷,尤其是手腳常年冰涼。
經期不順,經血顏色暗紅或有血塊。
容易感到刺痛或麻木感。
代謝特徵:
血瘀阻滯會影響氣血循環,導致新陳代謝緩慢。這類人常常伴隨循環系統問題,如手腳冰冷、疲倦乏力等。
調理方法:
活血化瘀,促進氣血循環。可以多吃一些活血食材,如當歸、川芎、紅花。
建議多做一些促進血液循環的運動,如快走、游泳,有助於改善血液流動。
推薦飲品:當歸紅棗茶,有助於補氣養血,促進循環。
除了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食材外,進食順序也是減肥成功的關鍵。
建議的進食順序如下:
先吃高纖蔬菜:青菜、木耳,增加飽足感,穩定血糖。
再吃蛋白質:魚肉、豆腐,維持肌肉量,提升基礎代謝率。
最後吃澱粉類食物:糙米、地瓜,避免血糖波動,減少脂肪囤積。
生活習慣:養成良好的日常作息
減肥不只是飲食問題,更與你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中醫強調「天人合一」,意思是人應該順應自然的節律,調整自己的作息,才能達到身體的最佳狀態。
(1) 調整作息,順應自然節律
早睡早起,養肝護脾:中醫認為,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是肝經循行的時間,這段時間肝臟進行排毒和修復,幫助氣血循環。如果熬夜,會影響肝氣疏通,導致代謝遲緩,容易發胖。
(2) 適當運動,促進氣血流通
運動不只是為了燃燒熱量,更是啟動身體自我修復和代謝的重要工具。中醫認為「動則生陽」,適當運動可以促進氣血循環,幫助身體達到平衡。
依照體質選擇運動方式:
氣虛型體質:輕量散步、瑜珈、太極拳。
濕熱型體質:快走、慢跑、游泳,有助於排汗祛濕。
肝鬱型體質:八段錦、深呼吸練習,舒緩情緒,釋放壓力。
(3) 減肥的日常小技巧
飯後散步15分鐘:促進消化、穩定血糖,防止脂肪堆積。
三餐定時定量:避免長時間不吃導致暴食,保持身體代謝穩定。
多喝溫水: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毒和代謝,減少水腫。
今天我們分享了許多中醫實用的減重方法,從體質調理、飲食順序、生活作息,這些方法不僅能幫助你啟動身體的代謝系統,還能讓你在不節食、不過度運動的情況下,輕鬆達到減肥的效果。最重要的是,這些方法強調順應身體的自然節律,不急不躁,讓身體在健康的狀態下,自然而然地瘦下來。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成功的關鍵。
博士聊療天廣播訂閱連結:https://reurl.cc/M6K63v
臻品中醫官網:https://www.fineherb.com.tw/tw
臻品植萃線上商店:https://shop.fineherb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