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的新聞:『查獲八寶散中含有過量重金屬、、、、、』,有帶過嬰兒的爸媽都知道:小嬰兒如果哭啼不止,尤其是夜間哭啼,吃一吃類似八寶散之類的中藥就能有效改善;事實上有些中藥的確有『安眠』(中醫所謂『重鎮安神』)的作用,這些中藥(例如鉛丹、硃砂等等)只要經過正確的處理(中醫通常會用一些『炮製』的方法去掉藥物的毒性),其實,對人體並不會產生毒性,問題是:一些有毒的中藥其『炮製』過程往往複雜而耗時,現代人『缺時間』、『缺耐心』的結果就把一些炮製的步驟給自我省略,造成一些中藥『去毒』不完全導致中毒的事件發生。
這樣的事件我想可以有兩點『意義』:
1. 中藥也是藥物的一種,既然是藥物,就應該經由醫師正確處方,請醫師負責其藥物安全,不可以有『有病治病、沒病強身』的觀念
2. 中藥必須『因人而異』,不可以小朋友睡不著、夜間哭啼就給同一種中藥,畢竟每個小朋友的體質不可能都一樣,既然體質有差異,用的中藥當然就不一樣;以這個『小兒夜啼』為例,臨床上,常見的體質類型有三種:
第一型:所謂的『驚釣』,小嬰兒由於神經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對於外界的訊息往往不能正確判斷,時有所謂的『誤判』情形,導致『驚釣』、晚上忽然哭鬧不安,臉色發白、甚至有抽筋的情形。
這一類型的夜間哭啼,中醫會用一些具有鎮驚安神的中藥來改善,例如:鉤藤、天麻、遠志、琥珀、黃連等中藥來改善。
第二型:這一類型與所謂的『驚釣』沒有關係,小朋友的體質原本就比較虛弱、胃口不佳、大便不成形,即使是夏天,小朋友的四肢仍然比較冰涼。
這是屬於『脾虛』的體質,可以用高良薑、黨參、白朮、茯苓、香附等比較具有『溫補』作用的中藥來改善。
第三型:這一類型的小朋友體質原本就比較『燥熱』,飲食正常、四肢溫暖,但是大便常不順,舌苔厚黃,周邊稍微一有動靜就哭鬧不安。
這種屬『熱性』體質的小朋友可不能再用補藥,因為會『越補越上火』,適得其反,反而應該用一些具有『清熱』作用的中藥,例如生地、木通、甘草梢、淡竹葉、蓮子心等中藥來改善。
每個小孩都是作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嬰兒不會講話,想要跟父母溝通、表達需求時,往往是用哭鬧的方式,雖然哭鬧的聲音『尖銳刺耳』,但是,作父母的畢竟要多重視原因所在,可不能一哭鬧、就給小朋友吃『鎮靜安神』的中藥,唯有正確使用中藥,小朋友才能快樂有健康的成長。
臻品中醫診所 院長 陳勇利 中西醫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