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

健康專欄

『轉骨』不等於『吃補』

2019/12/02

『轉骨』不等於『吃補』--談如何正確使用中藥來幫助小朋友『脫胎換骨』成大朋友。

家中有老人家的人一定聽過一句話:『孩子如果要發育時,一定要燉補,才會(轉骨)成大人』;古早的時代,由於人們的營養條件一般都欠缺不足,平時無所謂,可是如果正值青春發育期,營養如果再不夠,可能會造成發育上的不理想,因此,有所謂的『吃補』來『轉骨』的說法;至於這樣的作法是否通體適用於現代營養過剩的環境,恐怕複雜許多。

處理『轉骨』的原則?

是根據小朋友的體質而異,小朋友的體質哪裡不足、便補充哪邊的不足,如果體質有偏差,則須先調整病人的體質,體質穩定後再施以適當的補藥,自然事半功倍;臨床上常見的異常體質類型如下:

第一型:小朋友常自覺容易頭暈、臉色蒼白、四肢冰冷、容易疲倦、記憶力差,月經常常量少。

處理原則以益氣補血為主,用方如黃耆、人參黨參、茯苓、白朮、當歸、川芎、芍藥等。

第二型:小朋友常喊腰酸、整天無精打采、站不久、四肢無力,男性常夢遺、女性則月經常常延遲,舌質偏淡、脈象弱。

處理原則以健脾補腎為主,用方如澤瀉、牛膝、山茱萸、杜仲、鹿茸、茯苓、丹皮、熟地等中藥處理。

第三型:小朋友瘦巴巴的、容易嘔心、腹脹、胃口差、大便常常不成型、舌苔厚白、脈象沈弱。

處理原則以補脾健胃為主,用方如甘草、山藥、黨參、桔梗、陳皮、蓮子、神麴、茯苓等。

如果是女孩,想要發育好一點、日後能『抬頭挺胸』,也可以針對體質而用藥

常見的體質類型如下:

第一型:氣血虛弱、容易頭暈、腰酸、面色蒼白、月經延遲量少。

治療上則以補氣益血兼用通乳為主,用方如黃耆、當歸、川芎、芍藥、熟地、蜂蜜、角刺等。

第二型:胸口常自覺悶悶的、課業精神壓力大、常常睡不安穩、多夢,治療原則以解鬱通經補血為主。

治療用方則以丹皮、梔子、茯苓、白朮、白芍、甘草、柴胡、香附等等。

中藥增進長高與豐胸的效果並不神奇,只是從改善小朋友體質的異常上著手,自然日起有功,效果一般而言是不錯的,不過必需連續服用約三個月,期間也必須視病人體質的轉變而使用不同的藥物,不可一成不變,如此一來,健康的成長發育是可以預期的。

 

                                                                             臻品中醫診所 院長 陳勇利 中西醫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