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

健康專欄

不愛吃飯的小孩,談小兒厭食症

2019/12/07

臨床上,常有家長自訴小朋友食慾不好,是不是得到『厭食症』呢?其實,並不是憑『食慾不振』就診斷為『厭食症』;所謂的厭食症,必須先排除寶寶是否罹患有感冒或內科慢性疾病(例如:長期泄瀉、慢性肝炎、肺結核),如果是因為上述原因,此時的厭食是自然的,等到疾病痊癒後,厭食應該會改善;真正的厭食是指小朋友長時期食慾不振、看到食物也不想吃、甚至拒吃,這種情形一般連續兩個月以上,如此,才符合所謂的『厭食』。

小兒厭食該如何改善?

需瞭解造成厭食的原因:

1.食用過多的油炸物、甜、膩的食品,尤其是當下許多的家長,往往給小孩吃太多的『精緻食物』(例如:漢堡、薯條、炸雞等)

2.冰涼飲料喝太多,造成脾胃運化不順暢

3.曾經生過重病,尤其是胃腸方面的疾病,病後未能及時、適當調養

4.先天稟賦較差,胃腸功能不良。

各位作家長的應該還有印象:在孩兒時代,父母常會去中藥房去配『開脾散』給自己吃,其實,傳統中醫早在兩千多年前對於本病就已經有詳細敘述,治療經驗上更是豐富。

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厭食的小朋友可以根據下列證型予與辨證治療:

1.小朋友胃口不好,口乾喜歡喝水,舌苔光剝,大便偏硬,皮膚乾燥。

治療處方:白芍、烏梅、沙參、玉竹、天花粉、山藥、甘草、麥芽。

2.小朋友胃口差,多吃一點東西就噁心,肚子總是脹脹的,大便正常

治療處方以平胃散為主,視實際症狀酌加雞內金、麥芽、草豆寇。

3.小朋友不吃飯,面色萎黃,體型瘦弱,容易出汗,大便中含有食物殘渣

治療處方以參苓白朮散為主,如果舌苔厚膩,可將方中的白朮換成蒼朮,兼有脹氣,可以酌加山楂、神麴。

除了找醫師以外,其實,也可以在家中DIY開脾的藥膳,以下有幾個我常開給家長的食療處方,供各位參考:

1.山楂30克、雞內金30克、蓮子30克、陳皮10克、蒼朮10克,連同糙米100克,一日一回,連服一週。

2.黨參50克、白朮30克、山楂10克、雞內金30克、茯苓50克、薏苡仁50克、山藥50克、蒼朮50克、神麴10克、麥芽20克、白糖30克,烘乾磨成粉過篩,一次服用10克,當點心用,每天三次。

3神麴10克、山楂10克、白糖適量,加適量的水,早晚各服一次。

4.雞內金6克(磨成粉),適量沸水沖泡30分鐘,每日一次。

 

                                                                            臻品中醫院長  陳勇利  中西醫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