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

健康專欄

中藥調理小兒經常性腹痛

2019/12/07

『媽,我的肚子痛,不想吃飯!』這時候,爸爸媽媽常常不知所措,到底是該繼續『強迫』小朋友吃飯,不理會其『乍病』,還是『棄械投降』、相信他是真的肚子疼?其實很簡單,只要交給『法官』---醫師判定即能明察秋毫。

什麼樣的腹痛必須緊急就醫檢查?

一般而言,如果小朋友(或嬰幼兒)突然地腹部往內收、彎腰抱腹痛哭,並且伴有流冷汗、面色蒼白以及坐立難安時,就應該赴醫檢查,臨床上比較常見且危急的小兒腹痛有下列五種:

1.急性闌尾炎:小朋友一開始喊肚臍周圍疼痛,漸漸地疼痛位置轉到右下腹,持續一段時間時,會伴有反跳痛、嘔吐以及發燒。

2.腸套疊:如果爸媽發現小朋友在喊腹痛的同時摸到肚子裡面好像有香腸樣的東西,以及小朋友拉的都是『果醬』般的大便時,就必須照X光檢查。

3.腸梗阻:小朋友經常嘔吐、腹脹,常自覺腹部絞痛時,如果聽診發現腸鳴音高亢時,有可能是腸道『塞車』了!

4.腸炎:小朋友有發燒、腹瀉、嘔吐的情形,一般而言,先前是因為有吃到不潔的東西所引起的。

5.嵌頓疝:這種情形往往發生在原有疝氣的小朋友身上,可以在腹股溝的位置摸到異物,並且伴有腹痛、嘔吐的情形。

如果小朋友沒有上述情形,又『三不五時』喊肚子疼不吃飯、但是零食卻又能吃一堆時,該怎麼辦?是不是吃吃一些有『開脾』作用的中藥就可以?

其實沒那麼簡單,中藥的使用必須根據您小朋友的現況而定,一般而言,小朋友腹痛有幾種臨床症狀類型:

第一型:小朋友腹痛的同時,常有口臭、所打嗝出來的氣體伴有剛吃過食物的酸臭味,排泄物常有食物殘渣、腐臭味。

這是屬於中醫的『傷食』型腹痛,可以用香附、陳皮、白朮、黨參、砂仁等中藥來改善。

第二型:小朋友除了有偶發劇烈腹痛之外,日常中還有面色蒼白、手腳冰冷、吃不胖的情形。

這種『實寒』型的腹痛,可以用木香、烏藥、延胡索、甘草等中藥來『除寒消實』。

第三型:這一類型的腹痛與第二型頗為類似,但是小朋友的腹痛是屬於『隱隱作痛』、熱敷後就比較舒服。

這種『虛寒』型的腹痛則需用桂枝、白芍、甘草、大棗等中藥來『溫中散寒』。

第四型:小朋友的腹部疼痛點常固定在某一點,舌頭顏色偏暗紫色。

這是屬於有『血瘀』的情形,可以用蒲黃、五靈脂、當歸、川芎、赤芍等中藥來改善。

每個作父母的都希望小朋友能健健康康、白白胖胖的,要達到這個目的,腸胃道的健康就不可以忽視,如何能讓小朋友吃得健康、又不容易生病呢?中醫有一本書(小兒病源方論)敘述得相當貼切:『養子若要無病,在於攝養調和,吃熱、吃軟、吃少,則不痛;吃冷、吃硬、吃多,則生病。』不妨多多參考之。

 

                                                                            臻品中醫院長  陳勇利  中西醫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