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太,您們家的小寶好有福相!!』聽到這句話的陳太太心中不知道是該高興小寶『很』健康,抑或是該擔心小寶的體重過重、會不會引起日後的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等;什麼樣的體重才算『肥胖』呢?根據定義,如果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20%以上即稱為『肥胖症』。
長期肥胖會影響健康嗎?
根據流行病學上的資料顯示肥胖症者其生病及死亡的機會都比一般來得大,並且日後比較容易罹患心臟血管方面疾病、新陳代謝異常、內分泌功能失調以及可能的糖尿病。
肥胖症的原因是什麼?
簡而言之,就是攝入的能量大於消耗的能量,剩餘的能量就轉化成脂肪日積月累的積聚在體內造成肥胖,除此之外,一些內分泌異常的疾病(例如:甲狀腺功能滴下)、腦部疾病也有可能引起肥胖。
如何在減重的同時能兼顧到小朋友的發育呢?
這的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一般媽媽都會盡可能的讓小朋友吃到『飽』、『滿意』為主,等吃完飯才又再傷腦筋減重的問題;其實,控制小朋友的體重必須要先從飲食上管理,食物的選擇要盡可能以低熱量、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食品為主,原則上,五歲以下的小朋友每日的熱量攝取控制在600-800大卡之間,五到十歲則控制在800-1000大卡,十到十四歲的大朋友則控制在1000-1200大卡的熱量;除此之外,應多教育小朋友肥胖對自己健康的影響,鼓勵其多運動、少吃過多精緻食物。
如果有多運動、正確控制飲食的熱量時,仍然『胖胖』的,該怎麼辦?
不妨檢查看看小朋友是否有下列異常體質的情形:
第一型:小朋友常自覺四肢無力感,容易疲倦、胸悶,常常覺得痰很多
這是屬於痰濕型肥胖,可以用茯苓、豬苓、澤瀉、白朮、薏苡仁等中藥改善體質。
第二型:小朋友常常拉肚子、面色蒼白、四肢容易冰冷、身體怕冷、不喜歡運動
這是屬於脾腎陽虛型肥胖,可以用茯苓、黨參、白朮、乾薑、甘草、薏苡仁、車前子等中藥。
第三型:小朋友體胖嗜睡、容易倦怠無力、常自覺肚子脹脹的、大便常不成形,吃得少但是卻胖得快
這是屬於脾虛型,可以用防己、黃耆、白朮、茯苓、薏苡仁等中藥。
第四型:小朋友經常性便秘、容易口乾、口苦、脾氣暴躁、常常失眠
這是屬於胃腸濕熱型肥胖,可以用厚朴、枳實、大黃、石菖蒲、半夏、梔子、霍香、白豆寇來改善。
前一陣子,有一則來自美國的新聞:『當地警察強制帶走一名年約五歲但體重卻重達45公斤的女童,並且強制限制其父母的監護權。』乍聽之下,令人覺得不可思議,可以如果以醫療健康的角度來看,法官的這種判決也許對女童長遠的健康是有益的。
臻品中醫院長 陳勇利 中西醫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