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小朋友蹲在馬桶上哭鬧不已,甚至需要父母「協助排便」。如果偶爾發生倒也無妨,但若超過兩三天都沒有大便,或排便困難、乾硬結塊,就屬於小兒便秘。臻品中醫 陳勇利博士院長指出,現代兒童副食品精緻化、缺乏纖維,加上活動量不足,是導致小兒便秘的主要原因。
並非所有便秘都能以中藥或飲食調整處理。如果孩子伴隨下列狀況,應立即就醫:
嚴重嘔吐
腹痛、腹部異常膨脹
發燒
這些症狀可能隱含腸梗阻或先天性巨結腸,需藉由影像檢查確認。
在排除器質性疾病後,臨床上多數便秘與體質有關。中醫強調「辨證論治」,依不同體質選方調理:
症狀:口臭、口破、手腳發熱、煩躁不安、哭鬧。
治療原則:通便同時清熱。
常用藥材:麻子仁、大黃、芒硝、枳殼、杏仁。
症狀:晚上盜汗、頭暈、口乾、面色蒼白。
治療原則:通便兼補血。
常用藥材:當歸、熟地、桃仁、柏子仁、枳殼、大黃。
症狀:常便秘、動不動就流汗、容易疲倦、舌邊有齒痕。
治療原則:補氣與通便並行。
常用藥材:黃耆、黨參、陳皮、火麻仁、蜂蜜、當歸。
潤腸通便藥:麻子仁、火麻仁,改善大便乾硬。
清熱藥:大黃、芒硝,適合燥熱便秘。
補血藥:當歸、熟地,改善血虛體質。
補氣藥:黃耆、黨參,提升脾氣運化功能。
陳勇利博士提醒,藥材使用需依體質辨證,並非一成不變,必須由專業醫師調整。
飲食調整:增加高纖蔬果,避免零食、油炸與過度精緻食物;吃奶兒可補充少量橘子水。
生活習慣:鼓勵規律排便,養成每天固定上廁所的習慣。
運動增加:促進腸道蠕動,幫助糞便排出。
方式 | 市售瀉藥 | 中醫體質調理 |
---|---|---|
原理 | 直接刺激腸蠕動 | 辨證論治,調整體質 |
風險 | 可能導致依賴或脫水 | 醫師監控,改善根本問題 |
彈性 | 固定配方 | 隨症狀與體質動態調整 |
效果 | 短期見效 | 長期改善、降低復發 |
小兒便秘不僅影響消化,長期更可能影響情緒與成長。臻品中醫 陳勇利博士院長提醒:便秘治療需先排除嚴重疾病,再依體質辨證調理,並搭配飲食、生活習慣調整。唯有中西醫並重,孩子才能輕鬆順暢、健康成長。
👉 如果您的孩子有長期便秘問題,建議諮詢臻品中醫診所,由專業醫師提供個人化調理建議。
新聞來源:本文內容引述自本文全文原刊載於《台灣日報》報導
地址:台中市東興路二段341號
電話:04-2475-6986
臻品中醫官網:https://www.fineherb.com.tw/tw
臻品植萃線上商店:https://shop.fineherbs.com.tw
※本文內容僅供中醫養生與疾病保健知識參考,非屬治療宣稱,若有身體不適或疾病相關問題,建議由專業醫師評估診斷後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