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飲食精緻化與運動量不足,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雖然多見於成人,但小兒糖尿病也不可忽視,約佔所有糖尿病患者的5%,好發於5至7歲及青春期。臻品中醫 陳勇利博士院長提醒,兒童難以自覺異常,常因體檢或因病就醫才被發現。父母若能及早辨識症狀,並搭配中西醫治療與正確飲食,才能降低併發症風險,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小兒糖尿病的典型表現為「三多一小」:
多吃:食量大增
多喝:口渴明顯
多尿:頻繁小便
體重減輕:雖然食量增加,體重卻下降
嬰幼兒則可能表現為嗜睡、精神不振、夜間頻尿。若懷疑有異常,應立即就醫檢查尿糖與血糖,飯後血糖若超過200 mg/dL,即需正式治療。
大多數小兒糖尿病屬於「胰島素依賴型」,因自身無法分泌足量胰島素,必須外源補充以控制血糖。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出現酮酸中毒或高血糖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胰島素的優點是能精準控制血糖,但長期使用也可能導致肝臟負擔或低血糖,因此需醫師嚴密監控。
中醫早在《金匱要略》已有「消渴」病名,描述與糖尿病類似的症狀。雖然小兒糖尿病無法單靠中藥根治,但中藥在減輕臨床症狀、改善體質、預防慢性併發症(如腎病變、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方面有價值。
陳勇利博士強調,中西醫結合是較佳方案:日常以胰島素控制血糖,配合中藥的活血化瘀、養陰清熱,提升整體治療完整性。
體質類型 | 症狀表現 | 治療原則 | 常用藥材 |
---|---|---|---|
清熱潤燥型 | 嘴乾、口渴、多尿、躁動,舌邊赤紅 | 清熱潤燥,兼補氣 | 栝蔞根、生地黃、黃連、麥門冬;酌加人參、五味子、黃耆 |
清胃潤燥型 | 胃口大、吃不飽、體重減輕、大便偏硬 | 清胃降火,健脾助運 | 石膏、知母、黃芩、葛根、甘草;可加茯苓、白朮、扁豆、砂仁 |
滋陰固腎型 | 發育遲緩、身高不足、腰膝痠軟、尿液混濁頻繁、失眠 | 滋陰補腎,安神養心 | 山藥、茯苓、山茱萸、熟地、枸杞子;小便頻尿加益智仁、桑螵蛸 |
若出現血管硬化、腎臟病或神經麻木等慢性併發症,則需加入桃仁、丹皮、澤蘭等活血化瘀藥物改善循環。
清熱潤燥型:桑白皮10g、西瓜皮20g、栝蔞根10g、冬瓜皮20g,加水500cc煎服,每日一次。
清胃潤燥型:扁豆20g、山藥50g、黃耆30g、薏苡仁20g,加水800cc煎服,每日一次。
滋陰固腎型:鴿子半隻(去內臟)、山藥50g、玉竹20g、黃精30g、砂仁5g,隔水燉煮,每週一次。
飲食調整:少量多餐,避免高糖與高脂食物,選擇高蛋白、高纖維食材;水果以梨子、桃子、楊梅、櫻桃為佳。
規律運動:促進循環與代謝,運動時隨身攜帶糖果,預防低血糖。
生活習慣: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配合醫師追蹤血糖。
方式 | 西醫治療(胰島素) | 中醫調理 |
---|---|---|
優點 | 精確降血糖,防急性併發症 | 改善體質,減少慢性併發症 |
限制 | 長期需監控,可能低血糖 | 降糖不如胰島素精確 |
建議 | 必須依醫囑長期使用 | 作為輔助,強化免疫與循環 |
小兒糖尿病的治療並非單一選擇,而是中西醫協作的結果。臻品中醫 陳勇利博士院長提醒:父母一旦發現孩子出現「三多一小」症狀,應立即就醫,並遵循專業醫囑。透過胰島素精確控糖,再搭配中醫辨證的體質調理與飲食生活管理,才能兼顧血糖控制與孩子的發育成長。
👉 如果您的孩子有糖尿病相關問題,建議諮詢臻品中醫診所,由專業醫師提供個人化調理建議。
新聞來源:本文內容引述自本文全文原刊載於《台灣日報》報導
地址:台中市東興路二段341號
電話:04-2475-6986
臻品中醫官網:https://www.fineherb.com.tw/tw
臻品植萃線上商店:https://shop.fineherbs.com.tw
※本文內容僅供中醫養生與疾病保健知識參考,非屬治療宣稱,若有身體不適或疾病相關問題,建議由專業醫師評估診斷後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