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

媒體報導

狐惑?臻品中醫 陳勇利博士院長談「天皰瘡」的中醫觀《聯合報》

媒體報導

天氣變化劇烈,人體免疫系統也容易出現異常。有些患者會因皮膚或黏膜反覆出現水皰、潰瘍而困擾,這種疾病就是中醫稱為「黃水瘡」「火赤瘡」的天皰瘡。臻品中醫 陳勇利博士院長提醒,天皰瘡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不同於一般口腔潰瘍,治療上必須辨證論治,不能隨意把它當成「火氣大」來處理。


什麼是天皰瘡?

天皰瘡是一種 慢性、再發性的自體免疫性疾病,皮膚與黏膜都可能受侵犯,好發於頭、頸、胸背、腹股溝及生殖器等部位,常見症狀包括:

  • 皮膚出現鬆弛性大水皰

  • 口腔、鼻腔、食道、眼睛及外生殖器黏膜潰爛

  • 疼痛、糜爛、反覆不癒

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四型:

  1. 尋常型:正常皮膚上冒出大水皰,壁薄易破。

  2. 增殖型:好發於皺摺部位,表面糜爛。

  3. 落葉型:從頭面部開始,逐漸蔓延全身。

  4. 紅斑型:皮疹類似脂漏性皮炎或紅斑狼瘡。


中醫如何看待天皰瘡?

在中醫古籍《醫宗金鑑》中,天皰瘡被描述為「初起小如芡實,大如棋子,焮熱疼痛,潰破毒水津爛」。
其病因多與 心脾兩虛、暑濕熱邪、久蘊化燥、灼津耗氣有關,久之導致氣陰兩傷。

天皰瘡與單純口瘡的差異

分類 臨床表現 治療原則 常用中藥 禁忌
天皰瘡 除了口腔潰瘍,其他黏膜處也會潰爛 初期清熱,中後期涼補 黃耆、防風、地骨皮、桑白皮、生地黃、紅花 禁長期單用退火藥
單純口瘡 只有口腔黏膜破損 清熱生津 石膏、黃連、黃芩、黃柏、龍膽草 禁補藥,避免火上加油

陳勇利博士院長提醒:辨證治療才是關鍵

  • 天皰瘡是免疫疾病,不能簡單以「火氣大」處理。

  • 初期可用清熱法,但病程進展後需配合涼補或益氣養陰。

  • 不可自行長期服用退火藥,以免氣陰更虧。

  • 若只是口腔小潰瘍,治療方向與天皰瘡截然不同。


日常保健建議

  • 出現反覆水皰、潰瘍時,應及早就醫。

  • 避免長期熬夜、過度勞累,減少免疫系統負擔。

  • 保持心情穩定,避免精神壓力誘發免疫異常。

  • 配合專業中醫師進行體質調理,避免誤用藥物延誤病情。


結論

天皰瘡又被俗稱為「狐惑」,因病情棘手難纏而得名。臻品中醫 陳勇利博士院長提醒,這是一種必須嚴謹處理的免疫疾病,不可與一般口瘡混淆。唯有中西醫合併治療,並針對不同體質進行辨證調理,才能幫助患者減少病程反覆,改善生活品質。
👉 若您或家人長期受水皰、潰瘍困擾,建議盡快就醫,由專業醫師診斷並制定專屬調理方案。


新聞來源:本文內容引述自本文全文原刊載於《聯合報》報導

臻品中醫診所
地址:台中市東興路二段341號
電話:04-2475-6986
臻品中醫官網:https://www.fineherb.com.tw/tw
臻品植萃線上商店:https://shop.fineherbs.com.tw

※本文內容僅供中醫養生與疾病保健知識參考,非屬治療宣稱,若有身體不適或疾病相關問題,建議由專業醫師評估診斷後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