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

健康專欄

酸痛一定要『打通血路』?

2019/12/21

 『痛哪裡貼那裡,請用XX金絲膏』,中度桃芝颱風的訪台除了帶來風風雨雨外,也為自己意外添了一天假期,回到老家探視雙親時,看到家母正在為疼痛的膝蓋貼藥布,媽媽看到當醫師的兒子回來時,還直說:『貼貼就好,下回痛痛再去買來貼!』看到此景,除了自嘆『醫師不敵廣告威力』外,更覺得有必要提出中醫是如何處理『酸痛』、『以正視聽』!

 

 現代人由於工作壓力大、活動少,難免有頸部酸痛、肩膀酸痛、背痛、膝痛等『這裡痛、那裡痛』的情形,除了接受現代醫學的診斷與治療之外,如果要使用傳統的中藥,也應該有『視症狀、體質差異而使用不同中藥』的觀念,的確有許多中藥根據現代藥理研究具有『抗凝血』的作用,許多病人因此認為自己只要是『酸痛』、就是『血路不通』,問題是:酸痛的病人一定要『打通血路』嗎?

中醫的治療酸痛首重『病人體質』、『疼痛部位』與『臨床症狀』,常見的酸痛類型有:

第一型:病患平時不會酸痛,只要下雨天、颱風天等濕氣一大,就酸痛發作,平時容易四肢倦怠、胸悶、大便不成形,酸痛的性質屬於悶重型。

這是屬於中醫的『濕性』酸痛,可以用石膏、滑石、防己、桂枝、杏仁、通草等具有『去濕』作用的中藥來改善。

第二型:病患平時就會酸痛,伴有口乾、口苦、大便偏硬、常有心煩、睡不著的情形,酸痛的同時伴有關節紅腫。

這種屬於『熱性』的酸痛可以用石膏、知母、連翹、生地、土茯苓等中藥來改善。

第三型:病患平時就容易腰酸背痛,年紀有一點大,酸痛的『歷史』也比較長,並伴有頻尿、四肢不溫、容易疲倦的情形。

可以用山茱萸、五味子、澤瀉、桂枝、附子等具有『溫腎陽』作用的中藥來改善這種『腎虛型』的酸痛。

第四型:這一類型的酸痛並沒有固定一個地方,有時為手肘、有時為雙膝,常伴有怕風、怕冷、頭痛、容易流汗的情形。

這是屬於『風性』酸痛,可以用麻黃、桂枝、附子、白芍、知母等中藥來改善。

 

 現代人的運動、勞動習慣卻遠不如從前,可是卻吃得相當好,如此一來一往,自然酸痛的比例比起『古人』來得高,除了靠醫師之外,如何正確『自我料理』酸痛呢?有幾個原則不妨參考之:

 

1.如果酸痛嚴重、伴有紅腫時,除了適當的冷敷外,更應讓酸痛處徹底休息。

2.如果酸痛已經有一陣子、沒有紅腫的情形時,可以適當的熱敷酸痛處,並且多作暖身操,加速酸痛處血液循環。

3.如果自己常有酸痛的情形,應減少吃冰、喝涼以及涼性食物(例如:瓜類、香蕉、竹筍)的攝取。

4.正確就醫觀念

 

 現代醫學進步,有風濕科、復健科、神經科、骨科以及中醫等專業醫師,酸痛不怕醫不好,只怕沒有正確就醫觀念,如果有『哪裡痛、貼那裡』、不把問題給說清楚、講明白,酸痛恐怕會尾隨您一輩子!

 

                                                                              臻品中醫院長 陳勇利 中西醫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