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

健康專欄

身體缺水警訊多!中西醫教你改善體內水平衡

2019/12/21

水庫水位下降,身體缺水危機也悄悄來臨。了解缺水症狀與影響,學習中西醫改善體內水平衡的方法,守護您的健康。

 

缺水危機:從環境到身體

翡翠水庫水位創下20年新低,缺水問題令人擔憂。然而,缺水不僅影響環境,更可能危害身體健康。人體內水分佔比高達40%以上(詳見表一),當外在環境缺水時,我們的身體也可能面臨缺水危機。

 

身體缺水有哪些警訊?

身體缺水會出現多種症狀,常見的有:

  • 體重下降
  • 口渴
  • 黏膜乾燥
  • 心跳加速
  • 低血壓
  • 尿量減少
  • 皮膚變差

 

嬰幼兒缺水更可能出現眼窩和前囪門凹陷、淚液減少、體溫上升等情況。長期缺水可能導致身體虛弱、疲倦、電解質失衡,嚴重甚至可能昏迷或癲癇。

 

口渴就猛灌水?小心越喝越缺水!

身體缺水時,不能只靠喝白開水。大量流汗後猛灌白開水,反而可能導致電解質流失,加劇體內水分失衡。

 

中西醫如何改善體內水平衡?

西醫觀點:建議適量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避免過度流汗或水分攝取不足。

中醫觀點:強調改善體質,讓身體像肥沃的土壤,能留住水分。中醫常用以下藥材改善體內水平衡:

  • 黃連、黃芩、黃柏、龍膽草
  • 知母、桑白皮、木香、生地

 

中醫治療方向主要分為四類(詳見表二)。

表一:體內正常含水量(水/體重)

 

年齡

女性

男性

小於18歲

>50%

>60%

18歲到40歲

50%

60%

40歲到60歲

40-50%

50-60%

60歲以上

40%

50%



表二:中醫改善體內水平衡的方法

 

類別

臨床症狀

中醫改善方法

實火

嘴破、口乾舌燥、口苦、煩躁易怒,喝水仍口渴

退火中藥,如黃連、黃芩、黃柏、石膏、龍膽草

腎水不足

年紀稍長,腰膝痠軟,口乾但不愛喝水

補腎水的中藥,如山茱萸、熟地、山藥、知母、澤瀉

肺水不足

皮膚乾燥、長痘痘,口乾舌燥,喜歡喝冰飲

滋潤肺陰的中藥,如地骨皮、桑白皮、連翹、玉竹、麥門冬

大腸燥

口中有異味、口乾,喝水後能止渴,伴隨便秘

潤腸通便的中藥,如大黃、麻子仁、厚朴、木香、枳殼



結論

缺水不僅是環境問題,更是健康問題。關注身體的缺水警訊,適量補充水分並透過中西醫方法改善體內水平衡,讓您遠離缺水危機,保持健康活力!



臻品中醫院長 陳勇利博士  (04)2475-6986

【網路掛號】 https://bit.ly/4fRvS5a

【臻品官方LINE】 https://lin.ee/j90q4OS

【臻品中醫官網】https://www.fineher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