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

健康專欄

最近的中藥傷身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倒底中藥傷不傷身?如何選用中藥、才能治病又 安全?

2019/09/19

中醫治病的思維是從人的「整體觀」著手,經由「望聞問切」四個步驟,將病患的疾病與體質融合、而且分類為「表裡陰陽寒熱虛實」八綱,進而選擇適合「證型」的中藥,給予治療!環環相扣之中、容易出現問題的環節有不辯證、自行服用中藥:
例如原本就容易腹瀉、腹脹、體瘦的「虛性」體質,但是因為有口乾、口破、失眠、心煩等「火」證情形,而自行服用「退火」中藥,例如黃連、黃柏、龍膽草等,長期下來、腹瀉更嚴重、身體更不健康!
服用來路不明、炮製不全的中藥:
有些藥材因缺少「人工」炮製、省了工錢、藥價特別便宜,但是如果要有道地的藥效、正確炮製便不可缺少(請見表一)。
長期服用同一種、作用強的中藥:
例如血壓低、貧血:依證型使用補血、提氣的「十全大補湯」,如果貧血改善、血壓正常了,繼續使用該藥物、豈不有造成日後高血壓的疑慮?
為求速效、劑量加重使用:
輕度便秘、用個少量的軟便中藥就可以改善,卻為求速效、加重劑量,導致電解質不平衡、健康受損。

誤用「同名」藥物
中藥有許多同名、不同科的藥物,例如馬兜鈴科的廣防己、防己科的粉防己,前者有小毒、後者則安全。
西醫治病、重視疾病本身的診斷,例如天氣冷、上呼吸道感染,需辨別是細菌抑或病毒所引起的,一般藉由微生物學、血液學、放射線學檢查、找出疾病的原因,而給予適當的消炎藥、止痛藥、退燒藥、類固醇藥等等,或者依作用器官不同而區分成腸胃用藥、心血管用藥、呼吸系統藥物等等,這些藥物的運用一樣是在掌握疾病本身而給予處方用藥,如果不明其疾病本身的屬性,就隨意給予藥物,也是會造成不良的副作用。

東西方醫學因為時空背景、人文教育上的差異,中醫著重人整體的辯證,西醫則著重疾病本身的探究,兩者都是藉由「藥物」來達到改善疾病、增進健康的目的,共同的特色都是要經由「專業醫師」判斷後、再給藥物,自然藥到病除、安全無虞(表二),相對地、如果省略了「醫師診斷」、「藥師把關」而自行隨意買藥,不管中藥或西藥,都有可能會造成「藥物傷害」!

表一:中藥炮製的目的

目的 說明
去毒 烈性中藥經過適當炮製、減低原有毒性與副作用成分
增效 中藥的生物鹼、有效成分可經炮製過程、增加其含量
方便儲藏 有些酵素會破壞原有藥材,經由炮製、減低這些酵素作用、加長藥物保存期限與新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