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

健康專欄

認識癲癇:症狀、治療與中醫調理

2019/12/21

癲癇迷思:別讓誤解耽誤治療

癲癇並非精神疾病,更不是「煞到」或「附身」,而是腦神經細胞異常放電所引起的疾病。台灣約有十萬人患有癲癇,但許多人因誤解而未就醫,錯失治療機會。

 

癲癇的成因

癲癇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

  • 遺傳
  • 腦部外傷 (如車禍)
  • 缺氧 (如新生兒生產時缺氧)
  • 腦部發炎
  • 腦瘤
  • 新陳代謝異常

 

 

癲癇與遺傳、生育

癲癇並非絕對遺傳,即使遺傳也多為良性,可透過藥物控制。一般來說,癲癇不影響結婚生育,但病情嚴重或藥物劑量大時,建議暫緩懷孕計畫,避免畸胎風險。

 

癲癇發作的症狀

癲癇症狀分為全身性和局部性,常見症狀包括:

  • 肌肉抽筋或痙攣
  • 失去知覺
  • 產生幻覺
  • 局部肢體麻木
  • 意識障礙
  • 眼睛突然凝視

 

若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醫生會透過腦電波測量來確診。

 

癲癇的治療與處理

正確就醫是治療癲癇的關鍵。癲癇大發作時,應立即採取以下措施:

  • 將病人側躺,確保口水順利流出
  • 將柔軟物品 (如毛巾) 放入病人口中,避免咬傷舌頭
  • 發作過後送醫

 

藥物治療時間因人而異。癲癇穩定後,可輔以中醫調理體質,降低復發機會。

 

常見癲癇體質與中醫調理

中醫根據不同體質,採用相應藥物調理,常見癲癇體質包括:

 

  • 痰濁體質:發作前頭暈、頭重、胸悶、無力,發作時意識喪失、四肢抽筋。常用中藥:貝母、膽南星、半夏、陳皮、天麻、麥冬、丹參、遠志。
  • 肝火體質:個性急躁、易失眠、口苦、口乾、便秘、苔黃膩,脈象弦緊。常用中藥:龍膽草、黃芩、梔子、澤瀉、枳實、石菖蒲。
  • 腎虛體質:長期癲癇不癒,易腰酸、頭暈、記憶力變差。常用中藥:鱉甲、牡蠣、麥冬、生地、阿膠。
  • 血瘀體質:長期癲癇不癒,胸脅或他處刺痛、注意力不集中、舌質暗紫。常用中藥:黃耆、赤芍、防風、地龍、遠志、香附。

 

 

癲癇並非宿命

勇敢面對,積極治療,癲癇並非無法戰勝的疾病。透過中西醫結合治療,擺脫長期服藥並非不可能。

 

 

臻品中醫院長 陳勇利博士  (04)2475-6986

【網路掛號】 https://bit.ly/4fRvS5a

【臻品官方LINE】 https://lin.ee/j90q4OS

【臻品中醫官網】https://www.fineher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