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

健康專欄

秋冬換季一直感冒?中醫師教你提升免疫力要這樣吃!阿利博士《食力雜誌專欄》

2023/11/04

2023年流感重症數創近5年單季新高,COVID-19疫情也逐漸上升,疾管署預估年底恐現一波疫情高峰。此時又正值秋冬換季,是一般感冒的的好發期。如果出現咳嗽、喉嚨痛、流鼻水等呼吸道不適別緊張,阿利博士教你如何輕鬆辨識症狀,並透過飲食提升免疫力,以健康的方式與病毒共存。

 

一般感冒、流感、新冠該如何區分?

1、一般感冒:通常是因為著涼、淋雨、過度疲勞、免疫力下降等原因造成,會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鼻塞、喉嚨痛等呼吸道症狀,以及1-2個全身性症狀,例如頭痛、全身痠痛、疲倦乏力等。

 

2、流感:一般出現在換季的時候,好發於秋、冬兩季。流感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傳播,容易導致多人同時感染。因此,每當季節性流感流行時,就會在我們診所看到家中長輩、小朋友感染就全家來看診的現象。

流感通常由不同型號的病毒引起,分為A、B和C3種類型,潛伏期約為2-3天。其中A型感冒由於病毒抗原會不斷改變,較容易造成流行;B型流感病毒抗原則比較穩定、較容易在潮濕環境中發作;C型流感抗原則最穩定。

臨床上,流感通常會伴隨1系列症狀,包括畏冷、咳嗽、頭痛、喉痛、全身倦怠、鼻塞、流鼻水、全身肌肉痠痛、甚至發燒。通常發作較為突然,痊癒的時間也比一般感冒長,需1-2週才能完全恢復,而且容易引起如肺炎、腦炎、心肌炎等併發症,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所以若出現「一燒(發燒)」、「二痛(頭痛、明顯肌肉酸痛)」、「三疲倦」應警覺可能患有流感。醫師檢查時通常會觀察到患者喉嚨、結膜及鼻黏膜出現發炎的現象,有時甚至會聽到肺部出現異常音。若患者反映耳朵疼痛,則需特別關注是否為中耳炎的併發症。

 

3、新冠肺炎:感染途徑分為空氣傳播與接觸傳播,前者為咳嗽和打噴嚏,後者是觸碰帶有病毒的物體、表面或握手等親密接觸後,再觸碰口鼻或眼睛。發熱、乾咳、乏力為主要表現,少數有鼻塞或流鼻涕,失去味覺或嗅覺、肌肉痠痛、腹瀉。

 

簡而言之,一般感冒較少引起全身性症狀,主要是鼻水、鼻塞及喉嚨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狀,且不太會發燒。流感初期的症狀則會出現發燒、頭痛、喉嚨痛等,約7到8成的患者會伴隨咳嗽症狀,與一般感冒最大的差異是會感到全身痠痛、倦怠。此外,流感的潛伏期都比一般感冒和新冠肺炎短,發作突然,且病情變化迅速,可能昨天狀況正常,今天一覺醒來就全身痠痛、發熱。新冠肺炎的病程較長,可以拖到幾週甚至幾個月,所以若症狀逐漸加重,3天以上沒有改善,就有可能是新冠肺炎。若出現胸悶、胸痛、走路或說話時氣促,咳嗽時胸骨後方疼痛,以及呼吸困難等支氣管、氣管及肺部的病變,也可能是新冠肺炎的徵兆。

 

只要對症下藥 對抗感冒中醫、西醫一樣有效!

面對感冒,多數人都有「西藥緩解症狀迅速、中藥慢慢調理」的刻板印象,認為感冒症狀來得急,而中藥藥效慢,不能馬上解除症狀,會拖很久才好,所以感冒應該要看西醫才對。但阿利博士認為其實不然,只要診斷正確,對症下藥,通常吃1-3天的中藥,感冒症狀也能改善或解除。

而且許多服用西藥的病患,儘管感冒的症狀得到改善,仍可能會面臨腸胃不適的情形,如胃脹、食慾不振、拉肚子、便秘等問題,特別是對於過度使用西藥的抗生素、抗組織胺等藥物,更容易出現這些副作用。因此阿利博士使用中醫治療感冒,不僅會針對症狀進行治療,還會調理脾胃,強化人體的正氣以對抗感冒引起的風邪。

 

中醫針對感冒分成3類型 採取不同治療更有效

中醫主要將感冒分為風寒型、風熱型和暑濕型,根據辨證施治的原則,針對不同類型的感冒選擇適當的中藥治療,才可以獲得最佳療效。

1、風寒型感冒:症狀除了有鼻塞、噴嚏、咳嗽、頭痛等一般症狀外,還有畏寒、體溫下降、流鼻水、喉嚨紅腫疼痛、舌苔薄白等症狀,治療的中藥、阿利博士多會使用如荊芥、防風、羌活、前胡、枳殼、甘草等散風寒的中藥為主。

2、風熱型感冒:有喉嚨發炎、頭痛、鼻塞、流黃涕、咳嗽,脈象偏浮數,舌苔略黃的症狀,阿利博士會使用金銀花、連翹、桑葉、菊花、淡竹葉、牛蒡子等散風熱的中藥。

3、暑濕型感冒:這一型的感冒,秋、冬較少見,常見於高溫、高濕的夏季,臨床症狀有頭痛嘔心、食慾不振、拉肚子、高燒不退的情形,用藥上阿利博士會使用香薷、扁豆、厚朴、連翹、淡竹葉等芳香化濕的中藥。

 

平日多採護肺飲食 提升自身免疫力

藥補不如食補,中醫「藥食同源」的理念,既將藥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藥用,既具有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強身健體。在中醫理論中,肺臟健康有助提升免疫力,從而減少呼吸道疾病感染的風險,透過進補溫潤養肺的天然食材,可增加免疫力、強化保護屏障。根據中醫的五行五色養生法,肺臟對應到的顏色為白色,多攝取白色食物可增進肺部健康,提高抗病力。

 

白色代表食物:水梨、豆漿、木耳、山藥、蓮子、薏仁、白花椰菜、白蘿蔔、甘蔗、茭白筍、冬瓜、竹筍,這些食材都具有潤肺作用。其中白木耳除了潤肺功能外,還有降低血壓的作用,搭配滋補肝腎的枸杞、滋陰潤肺的麥門冬,可參考阿利博士的食譜,熬煮1鍋美味的護肺燉雞湯,暖胃護肺還可增強免疫力!

 

中醫師推薦護肺飲食:護肺燉雞湯

一、食材:雞1只、2-3片白木耳、2-3片枸杞子、1根麥門冬(也稱毛根)、鹽和胡椒適量。

二、作法:

1.將雞肉洗淨再以滾水川燙2-3分鐘,去除雞肉血水、腥味與雜質。

2.取1湯鍋,將雞肉、白木耳、枸杞子和麥門冬放入,添加足以淹沒食材的水量。

3.用中火熬煮至水滾,即轉小火繼續燉煮約1.5-2小時,直至雞肉軟嫩。

4.最後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的鹽與胡椒進行調味即可。

 

以上食譜根據中醫理論,有助於清肺熱、滋陰潤肺、強化肺部的功能。不過仍需根據個人健康狀況和諮詢專業醫生的建議,以確保安全和有效性。

 

提升免疫力 一起「動」起來!

提升免疫力最好的方法,不外乎就是運動!運動會刺激或啟動人體正常的免疫反應,不論是有氧運動或肌力訓練,運動都能提高免疫細胞的循環,降低感染風險。因為運動可以啟動身體中關鍵的免疫細胞,包括嗜中性球、單核球、自然殺手細胞、殺手T細胞及巨噬細胞等,使它們更快地在體內流動,增強對細菌和病毒的抵抗力。相反,若是天天久坐不動,會使這些免疫精銳部隊保持閒置,降低免疫系統的防禦效能。

 

因此,規律且持續的適當運動對免疫系統健康大有益處。選擇輕中度的運動,例如健走、慢跑、騎車或重量肌力訓練等運動項目,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兒童和青少年每天至少需要60分鐘的中度運動,成年人每週則至少需要達到15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維持心率在60至70%之間,這樣才可以實現有效的運動強度,有效提升免疫力。

 

總結而言,隨著流感、 COVID-19的威脅不斷升高,保持免疫系統的健康至關重要。秋冬換季是感冒多發期,並存在著多種呼吸道疾病。我們不僅要警惕病毒,也要好好照顧自己的免疫系統。透過中藥、食補、運動三管齊下,提升免疫力,才能以健康的方式與各種病毒共存。

 

 

 

 

臻品中醫院長 陳勇利博士  (04)2475-6986

【網路掛號】 https://bit.ly/4fRvS5a

【臻品官方LINE】 https://lin.ee/j90q4OS

【臻品中醫官網】https://www.fineherb.com.tw/

 

媒體文章出處:《食力雜誌專欄》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09888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