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黃疸調理原則
2024/09/26
中醫對黃疸的看法,基於其整體的脈絡觀,認為黃疸的發生與體內氣血、陰陽失衡密切相關,尤其與肝、脾、胃、膽等臟腑的功能失調有關。黃疸主要是由濕熱積聚、肝膽疏泄不利等原因導致的。中醫在治療時,不僅針對症狀,更強調從病因入手,進行全面調理。
黃疸的分類
根據不同的病因和病機,中醫將黃疸分為不同類型,並進行辨證施治:
- 陽黃:多由濕熱蘊結引起,症狀為皮膚、眼白明顯泛黃,伴隨發熱、口渴、小便短赤等。治療以清熱利濕為主。
- 陰黃:由寒濕阻滯所致,黃疸色澤暗淡,伴隨四肢冰冷、乏力、食慾不振。治療以健脾化濕、溫陽健脾為主。
- 急黃:病勢急重,伴隨高熱、昏迷等症狀,病情進展迅速,常與濕熱毒邪有關。治療以清熱解毒、涼血開竅為主。
中醫治療黃疸的三種排泄途徑
中醫強調通過促進體內代謝廢物的排出來治療黃疸,主要依靠以下三種途徑:
- 流汗:促進出汗有助於排出濕熱,特別適用於濕熱型陽黃,通過溫熱藥物或發汗法來促進排汗。
- 大便:利用通便藥物加速膽紅素經糞便排出,針對濕熱蘊結導致的便秘有良好效果。
- 小便:利尿通淋可以幫助排除體內的濕熱毒邪,常使用茵陳蒿等藥物來促進小便排出。
中醫治療黃疸的基本原則
針對黃疸的不同病機,中醫治療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 清熱解毒:適用於陽黃或急黃,清除體內的濕熱毒邪,常用方劑如茵陳蒿湯、龍膽瀉肝湯。
- 健脾化濕:適用於脾虛濕盛的黃疸,調理脾胃功能以促進水濕的運化,常用方劑如參苓白朮散。
- 補氣養血:針對氣血兩虛引起的黃疸,使用四君子湯等方劑補氣養血,促進肝脾功能恢復。
常用方劑
- 茵陳蒿湯:主要針對濕熱型陽黃,具有清熱利濕的作用,常用於濕熱內蘊引起的黃疸。
- 龍膽瀉肝湯:針對肝膽濕熱過盛,清肝瀉火、利濕,適用於急性黃疸。
- 參苓白朮散:用於脾虛濕盛的黃疸,健脾滲濕、調理脾胃功能。
總體來說,中醫對黃疸的治療強調調理全身功能,根據不同病機辨證施治,通過清熱解毒、健脾化濕等方式促進代謝物的排出,從而達到治療效果。中醫認為黃疸的形成是身體內部陰陽氣血失衡的表現,治療的重點在於調理內臟功能,促進氣機恢復,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臻品中醫診所 (04)2475-6986
【網路掛號】 https://bit.ly/3STT6Oc
【臻品官方LINE】 https://lin.ee/j90q4OS
【臻品中醫官網】https://www.fineherb.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