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與其變異株、長新冠,以及其他病毒議題未歇,許多人焦慮:「這場人類與病毒的大戰何時落幕?」臨床經驗顯示,預防始終是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策略。臻品中醫診所院長 陳勇利博士 提出務實的三管齊下:飲食、生活習慣、中藥草,以系統性方式強化個體防護,降低感染與病後耗損的風險。
1)物理性屏障(第一道):皮膚與黏膜負責把關。
呼吸道纖毛擺動清除黏液與附著病原。
皮脂與汗液的環境抑制微生物增殖。
腸道常在菌叢與黏膜完整度是破口與否的關鍵。
2)細胞免疫(第二道):白血球、T/NK 細胞等辨識並清除入侵者,同時監視異常細胞。
3)體液免疫(第三道):抗體、補體、細胞激素與干擾素等,協同完成信號傳遞與攻擊。
重點:日常可介入的環節,主要集中在「黏膜完整度、腸道菌相、發炎調節能力」三處。
與其追逐單一超級食物,不如落實能長期執行的飲食框架。
多元蔬果 5 份/日:紅黃蔬果富 β-胡蘿蔔素,有助維生素A轉換以維護鼻、口、肺、腸道黏膜;深綠葉菜提供 A/B/C/E 與礦物質。
足量蛋白:動/植物性並重(瘦肉、魚、蛋、低脂乳;豆製品、堅果),為免疫細胞提供修復原料。
菇類:香菇等有助調節自然殺手細胞功能。
發酵食品:優酪乳、納豆、泡菜等,輔助菌相穩定(留意個人耐受與鈉含量)。
水分:起床與睡前各約 300 mL 清水,維持循環與代謝。
維生素C/D:C 支援黏膜與抗氧化;D 與呼吸道感染風險相關(建議檢測後補充、並搭配安全日照)。
Omega-3:抗發炎調節(重金屬與氧化值檢驗合格尤要)。
任何補充品皆屬輔助,請在醫師指導下選用,避免與既有藥物交互作用。
高糖、高脂、高鹽與精緻加工:提升發炎基線、干擾腸道菌相。
過量酒精與熬夜搭配宵夜:雙重打擊肝臟與黏膜修復。
壓力管理:長期高壓會抑制細胞免疫;建議規律呼吸訓練、日行 6000–8000 步或等量有氧。
睡眠紀律:固定作息、避免晚間藍光與咖啡因,保障 7–8 小時睡眠品質。
體重管理:肥胖與免疫失衡相關;以飲食與活動雙軌微調。
戒菸限酒:吸菸會削弱先天與後天免疫;酒精影響肝臟與黏膜。
久坐中斷:每 60 分鐘起身活動 2–3 分鐘,改善循環與發炎指標。
規律排便:腸道代謝物的適時排出,有助維持菌相與黏膜屏障。
中醫強調個體差異與整體協調:「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以下為常見體質方向(僅供概念參考,實際方藥須由中醫師診斷處方):
陰虛型(口乾舌燥、夜間易熱、盜汗、易口腔潰瘍):偏向滋陰養津、清熱護黏膜。
脾虛型(易疲倦、食慾差、腹瀉):強化運化、改善吸收,為免疫提供材料。
血虛型(頭暈、心悸、眠差):養血安神,提升修復能力。
陽虛型(畏寒、四肢冷、便溏):溫陽健脾,促進循環與代謝。
黃耆(調節壓力反應、固表衛)
刺五加(提升耐力與精神穩定)
靈芝子實體(多醣/三帖類活性)
高麗參/粉光參(前者偏溫補、後者偏涼潤;體質不同選用迥異)
薑黃+生薑(行氣活血與腸胃舒緩並用,抵銷偏性)
接骨木花(歐系常見於上呼吸道季節保養)
重點提醒:補益藥非「越多越好」。例如易上火、常口乾便秘者未必適合黃耆或高麗參;孕哺、慢性病與用藥中族群務必先就醫評估。
1)餐盤:一餐至少 1/2 蔬菜+1/4 蛋白+1/4 全穀雜豆;每日彩虹蔬果 5 份。
2)時間:固定就寢與起床時段;晚間避免咖啡因與刺激性飲品。
3)運動:每週 ≥150 分鐘中等強度有氧+2 次阻力訓練。
4)壓力:番茄鐘 25/5、方塊呼吸(4-4-4-4),每日至少 10 分鐘身心練習。
5)門診:有反覆感染、久咳、疲倦、睡眠差等,先由西醫評估急性與傳染性問題,再至中醫門診辨證調理,整合飲食與生活方案。
「免疫不是『打開就滿檔』;是平衡與恢復力。先把可控的飲食與作息做好,再由專業醫師依體質微調中藥草,往往比單一補充更有效、更安全。」
病毒議題短期內不會消失,但我們可以把身體調到「不易受擾、恢復較快」的狀態。若您近期反覆感冒、喉嚨易發炎、體力欠佳或睡眠品質下降,建議由醫師評估,並依體質制定可落地的三管齊下計畫。臻品中醫診所 陳勇利博士 具 30 年臨床經驗,提供個人化調理與飲食生活指導,協助您把免疫力用在刀口上。
新聞來源:本文內容引述自本文全文原刊載於《食力雜誌》報導
臻品中醫院長 陳勇利博士 (04)2475-6986
【網路掛號】點我預約
【臻品官方LINE】 https://lin.ee/j90q4OS
【臻品中醫官網】https://www.fineherb.com.tw/
媒體文章出處:《食力雜誌專欄》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111734918
※本文內容僅供中醫養生與疾病保健知識參考,非屬治療宣稱,若有身體不適或疾病相關問題,建議由專業醫師評估診斷後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