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

媒體報導

失眠不用再數羊!中醫師推7類食物、5種飲品助好眠-臻品中醫 陳勇利博士《食力雜誌專欄》

媒體報導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2019年調查,每10人約1人長期失眠,女性約為男性的兩倍以上。臻品中醫診所院長 陳勇利博士 指出:失眠成因多元,與其追逐單一偏方,不如從「辨識根因+體質調理+日常作息與飲食」三路並進,才能務實改善睡眠品質。


一、先破迷思:這些作法反而讓你更醒

  • 一直躺床等睡意:大腦更焦慮,建議起身換環境、做放鬆練習。

  • 睡前熱水澡、劇烈運動:使交感神經活化,1小時內避免熱水澡、3小時內避免運動。

  • 一定11點前睡滿8小時才健康? 關鍵在熟睡比例與連續性,非絕對時間點。


二、四大常見原因:先排除再調理

1)入睡困難/易醒:常與焦慮、憂鬱等情緒問題並行。
2)大打呼+日間嗜睡:考慮睡眠呼吸中止症,應先就醫評估。
3)下肢不寧:痠麻癢痛、臨睡更明顯,影響入睡與續眠。
4)夢中不自主動作:中老年常見之退化相關睡眠障礙。

以上屬需先由西醫釐清的範疇;釐清後,再由中醫依體質調整更有效率。


三、體質不同,方向不同(需醫師評估配伍)

  • 痰濕:日間昏沈、胸悶疲倦、夜難眠 → 重在化痰理氣、寬胸和中。

  • 肝火:急躁緊張、口乾頭痛、腹急易泄 → 清瀉肝熱、疏肝解鬱。

  • 心脾兩虛:面色淡、健忘、起立易暈、女子經量少 → 益氣養血、健脾安神。

  • 虛火:熬夜久、口乾舌燥、腰膝酸軟、心煩耳鳴 → 滋陰清熱、鎮心安神。

重點:草本非「越多越好」,辨證論治、個人化配伍才是安全解方。


四、先把「睡眠地基」打好:6招非藥物策略

1)放鬆泡澡:避免臨睡前;可搭配薰衣草、洋甘菊等芳香。
2)阿利腹式呼吸法:吸4秒-閉8秒-吐8秒,慢、長、穩為要。
3)全黑環境:遮光幫助褪黑激素分泌。
4)睡前2小時勿進食:減少夜間消化負擔與逆流風險。
5)睡前不碰3C:避免藍光抑制褪黑激素。
6)溫度宜人:過冷過熱皆破壞深睡比例。


五、7類助眠食物:原理 × 實作

1)褪黑激素來源:如核桃等,協助夜間節律。
2)色胺酸食物:牛奶、無糖優格、雞蛋、豬肉、豆腐、鯖魚、鮭魚——是血清素與褪黑激素的原料。
3)富鎂食物:深綠蔬菜、堅果、香蕉、柑橘、全穀雜糧——助放鬆肌肉與安定神經。
4)優質碳水:全穀、水果——穩定血糖、提升色胺酸可利用性。
5)維生素B群:全穀、乳品、蛋黃、紅肉、內臟、深綠蔬菜——參與能量與神經調節。
6)鈣+鎂:黃豆製品、牛奶、黑芝麻、小魚乾——有助肌肉放鬆。
7)Omega-3:黃豆製品、鮭魚、堅果、酪梨——相關研究顯示與褪黑激素生成、睡眠品質有關。

食物非藥物;過敏、慢性病、孕哺期請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


六、5款助眠飲品:拿捏時機與份量

  • 熱牛奶:色胺酸來源;亦有「睡前儀式」效應。

  • 溫豆漿:乳糖不耐或素食替代,但易脹氣者酌量。

  • 堅果飲:補鈣鎂與微量礦物,助放鬆。

  • 番茄汁:茄紅素+維生素C與睡眠相關。

  • 花草茶:薰衣草、洋甘菊、馬鞭草、接骨木花;中式可用浮小麥、紅棗、甘草等(請依體質選用)。

睡前應避開:精製糖、酒精、咖啡因、辛辣刺激。


七、按對穴位,助安神(自我保養版)

  • 神門(腕橫紋小指側凹陷)

  • 印堂/攢竹(眉間、眉頭)

  • 肩井/風池(肩頸放鬆、減少緊繃型失眠)

  • 腎俞/大腸俞(腰背兩側,改善腰痠與腸胃不適)

以輕柔按揉為主,每穴30–60秒、循序進行,避免強壓。


八、用日照校正「生理時鐘」

  • 相位後移(晚睡晚起):早晨日照+固定早餐時點,連續3週觀察。

  • 相位前移(半夜醒後難再睡):午後到傍晚日照,延後睡意波。


結論

失眠是「系統問題」,需同時處理根因、體質與行為。若您長期入睡難、易醒或白天嗜睡,建議先至西醫排除器質性問題,再由中醫辨證調理、客製飲食與作息方案。臻品中醫診所 陳勇利博士 以30年臨床經驗,協助您以安全、可執行的步驟,重建穩定睡眠。


新聞來源:本文內容引述自本文全文原刊載於《食力雜誌》報導

 

臻品中醫院長 陳勇利博士  (04)2475-6986

【網路掛號】點我預約

【臻品官方LINE】 https://lin.ee/j90q4OS

【臻品中醫官網】https://www.fineherb.com.tw/

 

媒體文章出處:《食力雜誌專欄》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739748858

 

※本文內容僅供中醫養生與疾病保健知識參考,非屬治療宣稱,若有身體不適或疾病相關問題,建議由專業醫師評估診斷後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