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

媒體報導

新冠確診痊癒皮膚癢、咳不停、一直拉?中醫師教你10種後遺症調養對策!臻品中醫 陳勇利博士《食力雜誌專欄》

媒體報導

後疫情時代,許多人雖已痊癒,卻仍被「腦霧、久咳、腹瀉、乏力、皮膚問題」等糾纏。世界衛生組織以「3-2-1」原則概述長新冠:感染後3個月內發生、症狀持續超過2個月、且無其他診斷可解釋。臻品中醫診所院長 陳勇利博士 提醒:痊癒≠恢復,調理須同時顧及「體質、症狀與生活型態」。以下彙整10類常見困擾與中醫調養要點,協助你更快回到穩定狀態。


1. 皮膚變差、甚至長帶狀疱疹

確診後常見「熱象夾虛」:表現為乾癢、泛紅、易反覆。建議減少刺激飲食、規律作息與壓力管理;皮膚急性不適或疑似帶狀疱疹應先就醫排除危險徵兆,再由中醫調整正氣、改善體質。

2. 全身虛寒、頭暈無力

多見於病後耗氣血。食療首選粥品:香蔥粥(瘦肉、薑絲、蛋、蔥)溫和助循環,易消化、好吸收,作為康復初期主食較穩健。

3. 久咳不止

咳嗽兼乾癢者,可用潤肺粥思路:百合、杏仁、少量白果,酌加冰糖調味;同時避免冷飲與熬夜。出現呼吸急促、喘鳴、胸痛或血痰等症狀,先行呼吸科評估。

4. 腹瀉、腸胃虛弱

藥後或體質偏冷導致脾胃失和時,可以四神粥/湯(淮山、蓮子、芡實、茯苓;或以薏仁替茯苓)健脾利濕。避免湯泡飯,減少腸胃負擔。兒童可少量加枸杞、紅棗調味增食慾。

5. 注意力差、兒童專注力下降

日常五招:①蔬果與全穀、DHA魚與堅果;②社交互動;③學習新事物刺激腦可塑性;④充足睡眠;⑤規律運動、戒菸酒。必要時由醫師評估,再由中醫以安神養心、益氣健脾之方微調。

6. 想提升免疫,先從餐桌做起

  • 蔬果5份/日,彩虹化多樣性。

  • 優質蛋白(動植物並重)支撐修復。

  • 富維生素C(芭樂、柑橘、奇異果、木瓜等)。

  • 菇類(香菇等)與大蒜作為日常調味。

  • 地瓜、綠茶:抗氧化營養素可納入。

飲食是底座,非藥物替代;慢性病與藥物中族群請先諮詢專業。

7. 強化免疫的中藥草,因體質而異

常用思路:黃耆(固表調節壓力)、刺五加(提升續航)、靈芝子實體(多醣/三帖類活性)、高麗參/粉光參(溫補 vs. 涼潤)。切勿自行長期單用;火旺、失眠或高血壓者更需醫師評估。

8. 病後失眠

四型示意(需辨證合方):

  • 痰濕:日間昏沉胸悶 → 化痰理氣、和中安神。

  • 肝火:緊張急躁、口乾頭痛 → 疏肝清熱、調和營衛。

  • 心脾兩虛:健忘乏力、面色淡 → 益氣養血、健脾安神。

  • 虛火:熬夜後虛煩、口乾舌燥 → 滋陰清熱、鎮心安神。
    可搭配溫和花草飲(如茉莉+洋甘菊+菊花+玫瑰)作為睡前儀式感。

9. 肌少症警訊

若出現「提不動物、起身吃力、走路變慢、易跌倒、非刻意體重下降」,請儘速評估。中醫常見胃熱/胃寒/氣滯血瘀三型並見,需動靜並行:阻力訓練+足量蛋白,佐以健脾和胃、行氣活血之調理。

10. 嗅覺/味覺異常

先排除其他病因(外傷、鼻竇炎、過敏、腫瘤等)。中醫介入可針灸(迎香、攢竹、印堂、風池、曲池、合谷、足三里)與辨證用藥:

  • 風熱:銀花、黃芩、連翹、魚腥草等思路。

  • 濕熱:加葛根、白芷、川芎、升麻等。

  • 體虛肺熱:以四君子湯、瀉白散等思路加減。
    症狀拖越久越不利恢復,越早處理越好。


結論

新冠痊癒只是第一步,重建日常功能靠「體質調整+症狀治理+生活型態」的系統方案。若你仍出現久咳、腸胃不適、睡不好、肌力下滑或嗅覺異常,建議至臻品中醫門診,由 臻品中醫 陳勇利博士院長 依個人體質提供安全、循序的調理方案,協助加速回復。


新聞來源:本文內容引述自本文全文原刊載於《食力雜誌》報導

 

臻品中醫院長 陳勇利博士  (04)2475-6986

【網路掛號】點我預約

【臻品官方LINE】 https://lin.ee/j90q4OS

【臻品中醫官網】https://www.fineherb.com.tw/

媒體文章出處:《食力雜誌專欄》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739755750

 

※本文內容僅供中醫養生與疾病保健知識參考,非屬治療宣稱,若有身體不適或疾病相關問題,建議由專業醫師評估診斷後進行治療。